为什么你瘦不下来?破解减肥瓶颈看这里
近日,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提出,要持续推进“体重管理年”行动,普及健康生活方式。肥胖问题逐渐引起国家层面的重视,在国家的督促之下,小胖墩们可要认真减肥了!
大家都知道减重要“管住嘴”、“迈开腿”,但实施起来却相当有难度。中医强调“治未病”,在体重管理和减重方面具有独特的理论和方法。下面,基于中医基础理论,小编将从“体质调理”、“饮食调理”、“运动养生”、“特色疗法”、“情志调节”等方面分享体重管理方法,帮助大家通过平衡脏腑功能、调理气血阴阳以实现健康减重。
妇幼健康科普
辨证论治,因人施策
中医认为肥胖的成因多样,可能涉及脾、胃、肝、肾等脏腑功能失调,需辨证论治。针对不同体质不同证型,应当因人施策,科学减重。
快来看看你属于哪种类型吧~
01脾虚湿困型
症状:食欲不振、腹胀便溏、四肢乏力、体重增加。
调理方法:健脾祛湿,以四君子汤、参苓白术散为基础,配合茯苓、薏苡仁、陈皮等化湿药物。外治可采用脐灸,取神阙穴,艾灸温补脾阳,助运化水湿。
02胃热湿阻型
症状:胃口大、容易饥饿、便秘、口臭、体型肥胖。
调理方法:清胃泄热、化湿消滞,以黄连解毒汤、三黄泻心汤为基础,佐以山楂、莱菔子、炒麦芽等健脾消食之品。可配合耳穴疗法,选取饥点、胃点、神门等穴位,贴压王不留行籽以抑制食欲,调理脾胃。
03肝郁气滞型
症状:情绪波动大、易怒、胸闷胁胀、食欲不振或暴饮暴食。
调理方法:疏肝理气、调和脾胃,以柴胡疏肝散、逍遥散为基础,配合玫瑰花、香附、佛手等疏肝理气药物。推荐针灸疗法,取太冲、阳陵泉、期门等穴位,帮助疏肝解郁。
04肾阳虚型
症状:畏寒肢冷、腰膝酸软、代谢缓慢、体型肥胖。
调理方法:温补肾阳、健脾助运,以金匮肾气丸、右归丸为基础,佐以肉桂、附子、杜仲等温阳药物。可配合督脉灸,取命门、肾俞、关元等穴位,助阳固本,提高代谢。
饮食调理
中医主张饮食宜清淡、均衡,避免过多肥甘厚味,常用饮食调理方法包括:
减湿利水:可适量食用薏苡仁、赤小豆、冬瓜、芡实等食材。
健脾消食:推荐山楂、麦芽、陈皮等食材,有助于脾胃运化。
清热解毒:如绿豆、苦瓜、黄瓜等食材,适合胃热湿阻型患者。
中医特色外治疗法
针灸:针灸通过刺激穴位疏通经络调理气血,能够使脂质代谢得到改善,针刺后能有效抑制食欲、调节内分泌,达到针灸减肥的目的。

耳穴疗法:贴敷王不留行籽在神门、内分泌、饥点、胃点等处效果较佳。

穴位埋线:在丰隆、天枢、关元、滑肉门、上巨虚等穴位埋入蛋白线,持续刺激穴位,调节代谢、促进脂肪分解。

督脉熏蒸:采用艾草、苍术、陈皮等药材,配合中药熏蒸仪,对督脉进行熏蒸,温通阳气、改善气血运行。

燃脂瘦身罐:结合拔罐与走罐手法,在腰腹、背部等脂肪堆积部位进行负压滑罐,帮助疏通经络、促进脂肪燃烧。

中药熏洗:使用苍术、陈皮、艾叶等药材进行泡脚,有助于加速体内湿浊代谢。

推拿疗法:以阴阳五行藏象经络等中医理论为指导,用手、肘等在患者的腹部运用推、拿、点、揉、按等特定技法,驱除脏腑瘀滞、调节机体阴阳、通经活络、益气升阳。达到消除疲劳,增强体质,调节机体功能的效果。

运动疗法
中医强调“动静结合”,八段锦、太极拳等传统功法,温和运动,可促进气血运行,改善脾胃功能,提高身体代谢能力。
情志调节
情绪因素对肥胖的影响不容忽视。中医主张“怒伤肝、思伤脾、忧伤肺”,建议通过静坐冥想、书法、音乐等方法放松身心,维持情志平和,更有利于体重管理。
来源:河南省妇幼保健院
编辑:王净丽 审核:荣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