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子看电视时突然意识丧失、呼吸困难,妻子的一个举动为他赢得生机!
近日,56岁的王先生(化名)在家中看电视时,突然意识丧失、出现叹息样呼吸,妻子李女士(化名)临危不乱立即实施心肺复苏,并让儿子呼叫120。
急救人员赶到后立即救治,心电图显示为“心室颤动”,这是一种致命性心律失常,心脏无法有效泵血,若不及时干预患者将在数分钟内死亡。妻子的心肺复苏按压为他争取了时间,经过急救人员的两次电除颤后,王先生终于恢复意识。在当地医院住院进行详细检查,排除了脑卒中、急性心梗等因素后,医生判断王先生属于“心脏性猝死高危人群”。为寻求更好地治疗,妻子李女士选择来到郑州人民医院进行后续治疗。
郑州人民医院心血管内五科副主任郭国勋介绍,数据显示我国每年约54万人发生心脏性猝死,其中80%由室颤引发,对于这类患者植入式心脏复律除颤器(ICD)是最有效的预防手段。
ICD如同一个24小时待命的“急救小队”,能实时监测心律,当检测到室颤时,可在10秒内自动放电除颤,抢救成功率高达95%,远高于院外心肺复苏的生存率(不足10%)。
郭国勋主任团队在心律失常介入治疗领域经验丰富,尤其擅长ICD/CRT-D等高难度植入手术。
郭国勋介绍:“ICD植入需要精确评估适应证,我们为王先生制定了个性化手术方案。”
在排除了手术禁忌症后,郑州人民医院心血管内五科郭国勋主任团队顺利为王先生完成ICD植入,术后一周拆线出院,患者目前恢复正常生活。
郑州人民医院心血管内五科作为心律失常与结构性心脏病专科,已成熟开展ICD植入、CRT-D植入、永久起搏器植入、房颤射频消融、房扑射频消融、早搏射频消融、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射频消融、阵发性室性心动过速射频消融、左心耳封堵、房间隔缺损封堵、室间隔缺损封堵、动脉导管未闭封堵等先进技术,构建了从预防到救治的完整体系,为心脏骤停高危人群筑起生命防线。
以下高风险人群应进行心脏猝死风险评估
1.曾有不明原因晕厥者。
2.心肌梗死后EF值≤35%。
3.遗传性心律失常(如长QT综合征)患者。
4.猝死家族史人群。
出现这些症状要警惕心脏猝死!
胸痛或胸闷
表现:胸部出现压榨性、憋闷感或疼痛,可能放射至左肩、左臂、颈部、下颌或背部。
举例:活动时(如爬楼梯、跑步)突然出现胸痛,休息后可缓解,但反复发作。
心悸或心律失常
表现:自觉心跳过快、过慢或不规则,可能伴有心慌、头晕。
常见情况:熬夜、情绪激动后出现频繁早搏,或突然感觉心跳 “漏跳一拍”。
呼吸困难
表现:无明显诱因的气短、喘息,即使静坐时也感觉呼吸费力。
晕厥或黑曚
表现:突然晕倒、意识丧失,或眼前发黑、站立不稳。
乏力与疲劳
非特异性症状:持续不明原因的疲惫、虚弱,活动耐力明显下降。
易被忽视点:老年人常将其归咎于 “年纪大”,而年轻人可能认为是 “压力大”。
来源:郑州人民医院
编辑:刘斐斐 审核:荣强
相关文章
- 河南省洛阳正骨医院(河南省骨科医院)互联网医院正式开通医保线上支付
- 换尿布竟摸出致命肿瘤!“京豫”专家联手,上演6小时"生命营救"
- 河南省人民医院全院总动员!为患者撑起一片“清凉绿荫”……
- 郑大一附院主编国内首部《小儿尿动力学检查图解》正式出版发行
- 河南省妇幼保健院(郑大三附院)走进河南省科技馆开展儿童健康 “五小” 专项暑期服务月活动
- 关爱脊柱,守护健康 2025河南省洛阳正骨医院“暑期脊柱侧弯训练营”开营啦!
- 高温来袭!儿童是患热射病的高危人群,做好这3点提前预防
- “精细入微”——3D打印个体化微创通道联合脊柱显微镜治疗腰椎退变疾病
- 郑州大学第三附属医院高危儿MDT门诊成功开展首例多学科联合会诊
- 两仪拳名家段保华回乡开讲点穴养生与防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