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大一附院牵头制定国内首个《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诊断与治疗规范》团体标准

近日,由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牵头制定的国内首个《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诊断与治疗规范》(标准编号:T/CRHA 193—2025)正式发布并实施,这标志着我国在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诊疗领域进入了标准化、精细化的新阶段,是提升我国急危重症救治能力的一项重要举措。
此次发布的《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诊断与治疗规范》文件全面规定了ARDS(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诊断及分类诊断、治疗原则、策略及方法等一系列关键要求。内容涵盖了从早期识别、精准评估到机械通气策略(包括保护性通气、俯卧位通气等)、液体管理、抗凝及镇静镇痛策略,乃至体外膜肺氧合(ECMO)等高级生命支持的临床应用指征,为临床医生提供了一套清晰、全面、科学、规范的诊疗框架。该标准由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牵头,联合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空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武汉大学中南医院等全国逾三十家顶级医疗机构的四十余位权威专家共同起草完成,旨在规范我国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诊断和治疗,提升临床救治能力。
据了解,ARDS是一种由多种病因引发的急性、弥漫性肺部炎症损伤导致顽固性低氧血症和呼吸窘迫,是重症医学科(ICU)中常见的高死亡率危重症。其诊疗过程复杂,涉及呼吸支持、原发病治疗、液体管理等多方面,亟需标准化、规范化的临床指导。标准起草工作组负责人孙同文教授表示,本标准的制定凝聚了国内重症医学领域顶尖专家的集体智慧与心血,充分参考了国内外最新研究进展和指南共识。其实施意义重大,将有效统一和规范各级医疗机构、尤其是基层医疗机构对ARDS的诊疗行为,缩小地区间和不同层级医院间的诊疗水平差距,确保患者能够普遍接受到同质化、高标准的医疗救治,最终达到降低ARDS患者病死率、改善预后的目标,让更多患者能够重获健康,回归正常生活。
来源: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微信公众号
编辑:王净丽 审核:荣强
相关文章
- 河南省“9·12预防出生缺陷日”系列公益活动在河南省妇幼保健院举办
- 洛阳正骨数智骨科应用成果显著——五大典型病例展现精准医疗新突破
- 足底顽痛数载求医无果 洛阳正骨微创巧除病根
- 题字传口碑,服务见真情——河南省洛阳正骨医院(河南省骨科医院)郑州院区健康管理中心(治未病科)驾驶员体检服务获市民点赞
- 关于举办“人工智能中医骨伤具身医疗装备通用技术”发布暨数智骨科论坛通知(第一轮)
- 挥之不去的“口臭”怎么办?
- 郑大一附院牵头制定国内首个《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诊断与治疗规范》团体标准
- 双城医生李士朋:执灯中原,解码儿童风湿免疫疑难重症
- 五年四次手术,肿瘤依旧复发,差点放弃的她在这里重生
- 医校携手深耕本草 聚智赋能中医药传承——商丘市第三人民医院与河南中医药大学举行“伤力草研究”技术开发合同签约仪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