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走在刀尖上”的防疫尖兵
“行走在刀尖上”的防疫尖兵
新冠病毒核酸检测和发热门诊检验人员在新冠病毒核酸检测过程中职业暴露风险高,具有潜在的致病性,是离病毒最近的人,是“行走在刀尖上”的防疫尖兵。
疫情爆发后,河南省中医院医学检验中心主任李永伟临危受命,副主任史跃杰、牛小斌全力以赴,带领全科人员积极开展疫情防控检验工作。根据疫情防控需要,先后紧急筹建了发热门诊检验室、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检测实验室,以满足临床对新冠肺炎的诊疗需求。战役打响前,李永伟主任为了避免科室人员交叉感染,通过医院企业微信平台发起网络会议,对检验人员生物安全防护、新型冠状病毒感染预防与控制、标本采集、保存、运输、检测等相关知识作了详细讲解和部署,全体科室人员通过认真学习,掌握了相关知识和检测流程,积极响应,纷纷签署了请战书,立刻投入到了这场战役中。李永伟主任不仅是医学检验中心的主任,也是这次疫情防控的专家组成员。从疫情爆发以来没有一天休息,他带领大家克服人员紧张和物资不足等困难,督导工作人员注意每个防护细节,确保在有限的条件下保证安全并保质保量完成日常检测任务。在特殊时期,我们看到了这名老党员肩上的责任和担当。
疫情如火,刻不容缓!突然加大的工作量使科室面临着人员短缺、防护用品紧缺的困难。但疫情防控工作时间紧、任务重,容不得等待甚至犹豫,只能克服困难、迎难而上!分子生物组在李永伟主任的带领下,短时间内完成了实验室的负压改造,对提取核酸的仪器硬件进行全方位提升,同时加强人员生物安全防护培训,细化临床样本运送及样本检测等工作流程,使分子生物实验室完全具备新冠病毒核酸检测能力。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责任,这句话落实在抗疫一线,就是一项项具体工作的落实。忆当初,医院一道道指令相继下达,科室一项项细化为具体措施,分子生物室一个个区域完善,检测小组一条条流程形成,战“疫”一线的各种“工事”短时间内构筑完成;看今朝,崭新而又高标准的负压实验室建成投入使用,意气风发迎难而上的新冠病毒“前沿侦察兵”严阵以待,确保检验前质量控制的标本采集运送程序严丝合缝。只有亲历奋斗,才明白付出的意义。
新冠病毒核酸检测的职业暴露高风险和潜在致病性,没有阻挡河南省中医院检验人与病毒正面对决的步伐,承担分子生物学检测的五位同志牛小斌、王海颖、何志强、张艳敏、张晋军纷纷请战。最终,科室决定在确保PCR室日常检测项目优质完成的情况下,由副主任技师牛小斌、主管技师何志强两位共产党员首批进驻新冠病毒核酸检测实验室。作为科室副主任,突发的疫情已使牛小斌的行政工作相当繁重了,但接到通知后,他与何志强一起加班加点研究实验细节、反复推演实验操作过程,扎实有效地推进检测工作的开展。何志强的爱人是检验科的主管技师,面对疫情,这一对硕士伉俪把两个年幼的孩子交与老人照顾,克服了无法分身照顾家庭的困难,双双选择坚守在抗疫一线工作,互相支持、互相鼓励。两人经过充分准备后,信心满满地投入了这项艰巨的工作中。
为了减少交叉感染,医院成立发热门诊检验室。接到入驻发热门诊的通知后,检验中心全科人员纷纷报名参战,刘心伟、曹新春、李辉做为第一批工作人员首先入驻发热门诊封闭工作,付宗强、路娜、李艳娟做为第二批人员入驻。第一批入驻的是三名党员,在这个特殊时期,三名党员冲在了最前面,刘心伟和曹新春家里都有两个年幼的小孩,他们把年幼的孩子托付给家人后就义无反顾的来到发热门诊工作。第二批工作人员中付宗强家人都不在身边,自己肩负起了工作和生活的全部重担。更要说明的是,其中路娜和李艳娟是两名女同志,此刻她们巾帼不让须眉,依然勇敢的站在了战斗的最前线,在这里,她们穿上了防护服、隔离衣,戴上N95口罩、护目镜,防护面屏,双层乳胶手套,鞋套和靴套,穿上这套装备后,为了节省防护物资,工作人员要在6到8个小时内不喝水不吃饭不上厕所,每次下班后里面的衣服全部都湿透了,脸压变形了,手上捂出了成片的红斑,大家都咬牙坚持着。
“疾风知劲草,板荡识英雄”,两位共产党员冲锋在前,用实际行动践行医者职责。事事不可或缺,永远默默无闻,这就是“行走在刀尖上”的防疫尖兵!唯愿山河无恙,人间皆安,这就是检验医生!
(来源:河南省中医院 王海颖 李辉 )
编辑:刘明 审核:荣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