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资讯 健康资讯

健康资讯

自闭症儿童刻板行为的干预小技巧

河南健康网 2023-07-26417007

  自闭症(又称孤独症)起病于婴幼儿时期,是一种严重的广泛性神经发育障碍性疾病,患儿存在社会沟通交流障碍,兴趣狭隘、重复刻板等行为异常,给家庭和社会造成了沉重的负担。

  重复刻板行为是挑战性行为的一种,也称固着行为、同一性行为和固执行为等,主要是指无明显社会意义或很少具有社会意义的一系列重复、不间断的行为,经常会影响儿童的学习以及与他人的日常交流。目前对于这些行为的发病机制尚未明确,临床上治疗仍以行为康复训练和心理干预为主要治疗手段。

  一、行为干预前的准备工作

  1.明确目标行为;

  2.收集与行为相关的信息如:前提事件、行为表现和行为结果;

  3.对刻板行为的功能进行评估;

  4.选择具体的干预策略。

  二、具体的干预策略

  1.时刻有事做。

  在日常生活中,让孩子别闲着,别无聊,要时刻有事做,才能用有意义的事情占据他的时间,从而避免刻板行为发生。

  2.考虑安全,防患于未然。

  家长要随时关注刻板行为发生之前的周围环境的变化留意行为的“苗头”和“先兆”事先采取措施,预防刻板行为尤其是自伤性的自我刺激行为出现,而非等行为发生之后再加以干预处理。首先,要将环境中任何危险的物品移开或进行相应的保护措施。其次,当发现儿童对某一特定的物理环境感到不舒服,则要对环境加以改善。

  3.转变注意,提供合适替代行为。

  一旦刻板行为(尤其是刻板动作)发生,要转移孩子注意力,做些别的事情,避免刻板行为严重化。例如:当自闭症儿童出现拍击自己胸部的刻板行为时,干预人员可以引导他将双手上举击掌,然后缓慢向两侧张开,最后双手下垂击掌,如此循环多次;用恰当的手部拍掌动作代替其拍击胸部的自伤性刻板行为,同时达到提高自闭症儿童专注力、情绪稳定度及自我控制能力的目的。

  4.长期干预:泛化。

  场合的泛化:例如孩子的训练中心学会了对辨别不同的情绪表情,那么回到家中,家长可以使用同样的训练方式对孩子的情绪识别进行巩固训练。如果家长之前参与了孩子在机构的训练,那么孩子在家中进行训练实现的效果会更好。如果未能参加,家长就可以根据训练中心的布置,将其复制到家中进行。

  地点的泛化:比如,一个小朋友每天坐电梯回家,忽然有一天电梯坏了,走楼梯的话就哭闹不止。此时,就需要地点泛化,妈妈每天带他走不一样的方式回家,有时候坐电梯,有时候走楼梯。经过一段时间地点泛化,孩子终于能够接受任何方式回家了。

  人物的泛化:比如,张老师给小朋友上个训课,有天,张老师请病假,换王老师上课,他就接受不了,各种哭闹不服从,产生对人物的刻板。那么,我们就时常更换老师,让他逐渐接受。

  反应的泛化:比如,孩子能够挑出四块红色的积木,同样的,在吃糖的时候可以数出四颗,在玩游戏的时候知道成员的数量是四个。也就是说,数到四这个技能能在任何情况下使用出来,不管是否存在相似刺激或者相同的强化物。这就是大部分干预的终极目标,孩子能够稳定的使用某种技能,不限场景不限情境不限结果。

  物品的泛化:比如,一个小朋友对于一个绿色小球特别执着,时时刻刻都要拿着,只要让他放下小球,他就哭闹不止,拿小球这个行为已经严重影响上课,因为他的注意力全都放在小球上。于是,我们先从替换开始泛化,把绿色小球换成其他颜色,又换成其他物品,又逐渐练习拿起放下,经过一段时间的泛化,他终于可以平静滴放下小球了。

  5.合理引导,并非逢“刻”必改。

  刻板行为有其明显的特殊性,从而决定了其干预策略选择的特

  殊性。从积极行为支持的理念来看,当个体的行为对自身或他人不产生实质性的危害,不对正常的学习生活造成负面影响的时候,可以允许该行为的存在。

  刻板行为是否需要加以矫正,取决于其对于儿童本身的意义,康复的目的并非是要完全消除或矫正所有的刻板行为。有些刻板行为,是无需改变的,比如,有些小朋友喜欢把鞋子和衣服分门别类放到衣柜里,这是相当好的习惯。如果善用一些刻板行为,也是可以发展出有意义的能力的。

来源:郑州大学第五附属医院儿童康复科 张亚楠

编辑:郭苏宁   审核:荣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