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资讯 健康资讯

健康资讯

儿童多感官训练 促进主动探索环境的兴趣及能力

河南健康网 2023-12-21265970

     儿童多感官训练理论基础为儿童发展理论,儿童依赖感觉与动作的互动经验,认识与适应周围世界。从感知动作发展理论延伸至人的行为是依据不同的视觉、听觉、嗅觉、触觉、本体感觉、前庭平衡等感官刺激多重输入脑部(亦即“多感官”),继而在脑部进行加工、分析并输出至合理及合适的行为反应。


  一、儿童多感官训练的研究理论

  “Snoezelen”理论指出,感官经验是人类赖以生存、学习、认识自我和环境的必须条件。如果缺乏感官经验不仅阻碍对自身的认识和肌能的发展,同时在对外界环境的认知和感知上面也会发生困难。“Snoezelen”强调给予有感官障碍和学习困难者一个悠闲和舒适的空间环境,并由照顾者为他们安排一个充满感官刺激的环境。

  多感官治疗体系是指应用各项设备及策划一系列适合障碍儿童的活动程序,提升儿童在接收感官刺激及做出反应的行为表现,促进主动探索环境的兴趣及能力,从而培养及引发他们在日常生活技能及课程学习方面的动机、技巧及表现。

  二、儿童多感官训练的作用

  1.改善肢体的协调能力

  通过多媒体场景与参与者动作的结合,配合丰富的训练游戏,令参与者可以直观的与画面中的虚拟画面进行互动训练学习从而完成其训练目标。

  2.改善注意力不集中问题

  多感官训练通过屏幕显示画面,使参与者有上电视的感觉。同时,通过较丰富的数码科技变化,更有效的吸引参与者的注意力,增强对他人的目光接触。

  3.建立自信心,提高社交能力

  训练过程通过游戏的互动,配合虚拟角色及时有效的鼓励,让参与者在游戏中成长。同时使参与者逐渐形成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迈向自立。

  4.加强空间想象力

  训练过程以游戏画面,有趣的内容和悦耳的音乐使参与者在虚拟环境中学习,刺激其视觉听觉增强学习的兴趣与参与度,继而增强想象力。

  5.锻炼孩子的模仿能力

  通过多感官训练引导参与者跟随虚拟场景中的人物的动作和表达情感进行模仿,从而学习注意别人的表情和情绪的变化。促进人体对来自身体及环境的感觉过程的有效建立,提升身体在环境中的效率运用。

  6. 改善植物状态儿童的意识

  植物状态儿童脑细胞受损越大,颅脑皮质弥散性也相应受损,导致大脑对外界刺激的反应能力下降。但是大脑这时仍会有部分刺激反应能力,此时提供适当的感官刺激可建立突触连接,促进患者感官恢复。

  三、儿童多感官室布置原则

  1.依据:

  因多感官室源于"Snoezelen"的概念,故环境布置,设施配置及器材摆放,均尽量依据"史露西伦"概念的建议安排。

  2.灯光:

  灯光亮度可任意调节。通过器材的灯光色彩,投射于天花、墙壁或地垫上,产生奇幻的视觉效果。

  例如:多功能泡泡管:塔为直径5-15cm的有机玻璃圆柱体,内部盛有水,可以放置彩色小球、鱼类造型等玩具悬浮于液体中。底部有安装有气泡发射器和彩色LED等。气泡发射器发出的气泡在上升过程中受到彩色灯光的照射形成丰富多变的颜色。早期的泡泡管只有颜色变化,现在的多功能泡泡管有多根并可以发生不同声音,可以通过遥控装置来控制颜色、速度、声音变化。

  3.音乐:

  柔和的音乐,营造有吸引力和舒适的环境,使人有身心松弛的感觉。

  4.控制:

  采用图形化的电脑智能控制软件,利用动态图形统管所有功能和区域。通过液晶显示屏和图形化的控制界面,教师可以方便地对各种设备进行控制、管理和编程。

  5.多媒体:

  通过投影机能播放更多种类的资料、图片或流媒体文件,而且文件的来源非常丰富教师可以通过网络下载,课件制作进行教学。

  例如:多媒体声光组合:包括高清投影机,旋转投影机,镜球,四色射灯,多声道数码动态环绕音乐系统,数字集成特效灯光系统,音频处理系统,数字调控台,动画图像软件库,彩色旋转投影片,电脑。该组合提供丰富多变的视觉刺激,伴随音乐和声响效果,引领儿童去追逐光线、图形的移动,去触摸、脚踩光线投射物体部位,同时获得听觉和触觉刺激。

  6.监控:

  通过感官室内360度摄像机和数码录像系统,实时记录整个教学过程,使老师能够实时看到参加此课程的学生的学习状况,以便有效组织互动教学。更可为教师培训工作,增添教学与科研资源,从而提高教学质量。

  四、儿童多感官训练的常用教学原则

  1.任何发展基础源于感觉系统的经验来学习的。

  2.多感官的经验或学习是随时随地会发生的,无法被单独分离教导的。

  3.任何的教学法是可以相结合的,不应局限于某种单一教学型态。

  4.教学进行中,以提供儿童亲自探索、操作、体验为导向。

  5.活动设计需结合不同感官活动:视觉、触觉、听觉、本体觉等。

  6.教学资源能多元化、多功能的被使用。

  7.教材的准备要多样性、多变化。

  8活动设计需考虑儿童的发展能力和需要性。

  9环境布置需考虑取材方便、耐用性、易被替代为主。

  10教师要能接受儿童以不同的游戏特质呈现。

  五、儿童多感官常用的训练模式

  1.刺激的多感官训练:是指通过强烈的“多感官刺激”让受训者在接受刺激活动后达到平静情绪及增强不同感官的接受能力。依据不同患者需求分多种刺激区:(1)听、触、视觉刺激训练区;(2)视、听、平衡觉刺激训练区;(3)视、嗅、味、触觉刺激训练区等。

  2.互动“多感官”:是指从“多感官”的回馈奖赏予受训者,或透过“多感官”刺激提示受训者,协助受训者进行具体目标及趣味性互动训练活动,提升全面的生活或学习能力。训练方式包括感觉统合训练、情境感知训练、情境模拟训练和律动训练等。

  六、儿童多感官的应用举例

  1.孤独症儿童

  例如:在视觉异常反应方面,较多的孤独症儿童对周围环境和物体的颜色、光线和图案等存在反应过度现象。多感官训练是一种融合基于感觉训练和感统统合训练的感知能力训练方法,在轻松的环境中,向孤独症儿童提供视觉、听觉、味觉和触觉等多种感官刺激,增强患儿感知信息能力。

  2.植物状态儿童

  多感官刺激包括嗅觉、听觉、视觉、味觉、触觉及运动觉刺激。嗅觉刺激可使 G 蛋白增加,从而改善脑部血液循环。听觉刺激可以刺激神经细胞,提高其兴奋性,促进其功能恢复,加速患者意识康复。视觉刺激可以增加自主神经系统活动,可对大脑皮层和视网膜产生刺激反应,改善视反应,产生觉醒脑电波。味觉刺激可增加神经元兴奋性,加快患者意识恢复。触觉刺激可以将血液返回皮质循环系统,从而有效缓解脑血液循环不良的症状。运动刺激可避免患者肌肉或关节萎缩,改善血液循环,提高中枢神经功能恢复速度。

来源:郑州大学第五附属医院

编辑:郭苏宁   审核:荣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