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了就会成瘾?会让人变傻?心理科用药真相来了
“医生开的药会让我变傻吗?”——“不会。”
“这些药物是不是激素?”——“不是。”
在病房里,这样的对话几乎每天都会发生。作为长期与患者和药物打交道的心理科护士,今天带大家一起走近心理科药物,了解它们真实的一面。科学的视角,或许能帮我们打破偏见,认识这些守护心灵的“隐形助手”。
药物治疗,并不是“让人睡过去”
许多人对心理科药物的印象,还停留在“让人昏昏欲睡”的刻板印象。事实上,心理科药物治疗的目的,是通过药物作用来改善病态的思维、情绪和行为。
抑郁症患者服用抗抑郁药后,低落情绪会逐渐回到正常水平;
焦虑患者在抗焦虑药的帮助下,不再持续紧张担心;
精神分裂症患者使用抗精神病药物,病态的思维、情感、行为逐渐趋于正常。
药物从来不是“束缚”,它们更像帮助患者回到生活轨道的钥匙。
关于用药的3个常见误区
Q
误区1:“吃了就停不下来,会成瘾”
心理科药物中,除了个别短期使用的镇静催眠药需注意依赖风险外,大多数抗抑郁药、抗精神病药、情绪稳定剂并不会成瘾。之所以“停不下来”,是因为精神心理疾病多为慢性病程,需要急性期、巩固期和维持期的长期治疗。
A
Q
误区2:“副作用太大,不如硬扛”
任何药物都有副作用,但大多数心理科药物的不良反应是可控的。
比如部分抗抑郁药在初期可能引起轻微头晕、恶心,1-2周后往往会缓解;抗精神病药可能带来锥体外系副反应,但医生可通过剂量调整或配合辅助药物来减轻。
相比之下,“硬扛”的危害更大。抑郁症若不治疗,可能严重影响生活、学习、工作,甚至导致自杀;精神分裂症若不治疗,则可能出现社会功能丧失,甚至公共安全风险。
医生会根据患者年龄、身体状况调整方案,护士也会随时关注大家用药后的反应,帮大家记录不适、及时反馈给医生。
A
Q
误区3:“症状好了就可以停药”
“感觉好多了,可以不吃了吗?”这是患者常问的问题。但精神心理疾病的治疗分“急性期-巩固期-维持期”,症状缓解只是治疗的第一步。
抑郁症通常需要巩固治疗4-9个月,以避免复燃;对于反复发作的患者,则需要长期维持治疗。
停药必须在医生指导下逐步减量,贸然停药反而可能导致病情反复。
A
规范用药
在心理科室里,护士每天都会帮患者核对剂量、提醒用药时间,也常和大家聊“怎么吃更安全”:比如有些药可能影响睡眠,建议早上吃;服用精神类药物期间别擅自喝酒,避免相互作用。如果出现任何不适,随时找护士或医生沟通——用药不是“一个人的事”,医护始终在旁边配合。

心理科用药从不是“洪水猛兽”,而是帮助患者找回平衡的一把钥匙。
精神心理疾病的治疗不仅仅是药物作用,更是患者、家属与医护团队的共同努力。科学面对,规范治疗,帮助“心灵”重新找到秩序与平衡。
来源:郑州市第九人民医院
编辑:王净丽 审核:荣强
相关文章
- 从跌倒风险到自救,雨天防滑指南请收好
- 吃了就会成瘾?会让人变傻?心理科用药真相来了
- 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龙华医院河南医院正式开诊 打造国家区域医疗(肿瘤)中心惠及中原百姓
- 河南省洛阳正骨医院(河南省骨科医院)足踝外科诊疗中心入选国家骨科医学中心上海六院足踝外科专科联盟常务理事单位
- 上海游客洛阳游玩遇意外,洛阳正骨保驾护航
- 河南省洛阳正骨医院(河南省骨科医院)郑州院区治未病(健康管理)中心斩获2025年河南省医师协会青春期健康科普大赛“最佳科普奖”
- 直播预告 | 河南省医学会“名医名家走基层送健康系列活动”之产前诊断疑难病例交流沙龙即将启幕
- 国内知名脊柱畸形矫形专家邱勇教授将于9月29日到河南省洛阳正骨医院(河南省骨科医院)郑州院区坐诊
- 河南省洛阳正骨医院(河南省骨科医院)足踝外科诊疗中心荣耀入选国家骨科医学中心上海六院足踝外科专科联盟常务理事单位
- 皮肤不够?皮瓣来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