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资讯 疾病资讯

疾病资讯

孤独症儿童自理能力从课堂到家庭,如何转变?

河南健康网 2022-10-29205510

        提起生活自理能力,相信很多家长都不陌生,基础技能包含了进食、如厕、穿脱衣穿脱鞋、梳洗,进阶技能又包含了收拾个人物件、运用清洁工具、使用公共设备。

        很多家长提到“在课堂上用筷子用的很好,回家吃饭依然用手抓”“在课堂上解系扣子3分钟,回家穿在身上依旧不会”,相信很多家长都遇到过类似的问题,那么到了家庭环境中,我们如何引导孩子来运用这些已会的技能呢?要想中医诊疗孤独症,实现自闭症儿童从课堂到家庭环境的转变,首先我们要来分析儿童在家庭环境中干预自理能力所遇到的困难,分析不能在家庭环境中独立自理的原因。

        一、改善家庭环境中的设施

        经常检视儿童学习自理的环境是否配合训练所需,根据儿童的具体能力,来调节所运用的工具。如洗手盆的高度、马桶的高度是否符合儿童的身高;儿童常用的物件是否摆放在固定的位置。如抓握能力不好的孩子运用勺子,可以适当加粗孩子所用勺子的手柄。如前二指捏差的孩子解系扣子,可适当选取扣眼较大的衣物,或让儿童使用较大的纽扣。如身体平衡能力差的儿童在进行如厕训练时,可选取符合儿童身高的马桶或给予扶手等辅助设备。

二、 认知能力和理解能力较弱

        加强认识家居用品的名称和用途。如“勺子”“勺子用来吃饭”‘杯子“”杯子用来喝水“。加强对同种物品不同类型的认知。如不同类型的勺子、杯子、扣子,不同颜色的衣物、鞋子、毛巾。让儿童在生活中有机会使用不同类型的用具。如除了可以用纸巾来擦嘴和鼻涕之外,还可以使用湿巾和手帕;也可让儿童使用不同开关款式的水龙头。加强儿童对空间关系的认知,如上下、左右、里外、前后等概念,如衣物的前后,鞋子的左右,袜子的里外,扣子要从上到下,一一对照。加强儿童对不同环境的认知,如厕所是脏的,不可以触摸厕所里的物品,床是干净的,不能穿着鞋子上床。

        三、 欠缺组织能力,对程序理解混乱

        组织能力弱,程序繁复,要求的精细动作较多,儿童难以在同一时间处理多项信息,或计划自己的动作。在生活中培养儿童的个人卫生习惯,如吃饭前洗手,洗手后要用毛巾擦干,把毛巾挂在合适的位置,吃饭后擦嘴等。利用照片或卡片作为视觉提示,提示儿童各步骤间的连贯性,也可运用程序时间表,让儿童提前知道要进行的事情,养成有组织和有系统的生活习惯。如进门换鞋,解开扣子或拉开拉链,脱下外套,出门前穿上衣物,穿上鞋子。通过重复示范和播放影像,让儿童从不同的视觉媒介巩固所学。若儿童有唱数的概念,可将过程中的动作行为量化。如洗手时按压洗手液1次,冲洗在数到20时完成,帮助孩子掌握“完成”的概念。

        四、 感觉信息处理失调

        找出儿童是否对某些感觉刺激反应过于敏感,循序渐进让儿童适应并丰富其触觉经验。如洗澡时,先用温度适中的水弄湿毛巾,让水慢慢滴在儿童身上,由手和脚开始,然后是躯干,最后是头部和脸部,当儿童适应后,使用水流较慢的花洒或用毛巾包裹花洒头来进行洗澡。也可将儿童不喜欢的梳洗活动与喜爱的活动相结合。如剪发时可播放其爱看的动画片,分散注意力。判断儿童是否过度追求感官刺激,避开刺激的来源,或改用替代品取代刺激儿童的物件。如儿童偏爱闻洗手液的香味,可转用没有香味的洗手液。

五、 加强家长对自理能力发展的认识

        在家庭环境中,家长的干预方式占据主导地位。家长的不适当干预,过于迁就儿童,以致养成不良的习惯。家长需制订行为规范,让儿童明白良好行为或行为不当的后果。如洗手时,儿童需在10声内完成冲洗手上洗手液,并关上水龙头,当时间到了,儿童若能完成便可得到奖励,若没有完成,便不能进行喜爱的活动。在儿童进行有困难的训练时,家长切勿表现的太紧张,并预留给孩子充足的时间来进行训练,训练时家长要保持轻松的态度和温和的语调,多给予儿童正面的鼓励和赞赏。家人的态度太强硬,可能会让儿童养成逃避或抗拒的心理。

        在开始建立儿童在家庭环境中的自理能力时,有规律的生活程序是非常重要的。当儿童在有规律的生活中掌握好基本自理能力后,便可在合适的时机转变某项常规,以增强儿童面对环境转变的适应能力。若要实现课堂到家庭的转变,会受到很多个人因素与外在因素的影响,但是只要找到原因所在,敢于克服,一定能取得更大的突破。

来源:郑州大学第五附属医院儿童康复科  作者:李彬晖

编辑:马艳杰   审核:荣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