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资讯 健康资讯

健康资讯

识别甲亢,从这些症状开始!

河南健康网 2024-08-0834837

  近年来,甲状腺疾病的患病率越来越高,多数患者因消瘦、手抖、多汗、多食、心慌、腹泻等症状就诊,发现罪魁祸首竟是“甲亢”。郑州市中医院内分泌科副主任中医师张进进和您一起聊聊如何认识“甲亢”,识别“甲亢”。

  01

  什么是甲状腺?

  甲状腺位于颈部正前方,由左右两叶和中间的峡部构成,呈蝴蝶状,它是我们人体重要的内分泌器官,主要生成分泌的激素是甲状腺激素。

  02

  什么是甲亢?

  甲亢是由于甲状腺过于活跃导致过量甲状腺激素的生成和分泌而引发的病症。而甲状腺激素本身是一种“生命激素”,它作用于全身各个组织器官的甲状腺激素受体,参与糖、脂肪、蛋白质三大营养物质代谢,维持生命活动。

  03

  引起甲亢的原因有哪些?

  造成甲亢的原因众多,最常见的是由体内的特定抗体--促甲状腺激素受体抗体(TRAb)过多引发的Graves病。甲亢病因还包括多结节性毒性甲状腺肿、甲状腺高功能腺瘤、基因突变引起的甲状腺结节或腺瘤、碘甲亢等。

  04

  甲亢的易感人群

  甲亢可以发生在任何一个年龄段,从婴幼儿到老年都会有。但是,青壮年女性最常见,男女患病比率大概是1:4~6。

  05

  甲亢的主要表现

  甲亢常见临床表现包括易激动、烦躁、心动过速、乏力、怕热、多汗、体重下降、食欲亢进等,甲亢并不具备传染性。此外,部分患者会出现眼球突出的眼症,存在周期性瘫痪或肌无力,部分女性患有妊娠剧吐。

  06

  甲亢的危害

  1、对代谢及消化系统的影响。甲亢是一种高代谢状态,可以导致营养物质消耗大于合成,可引起食欲旺盛,腹泻,大便次数增加,体重下降,消瘦乏力等。甲亢还可以引起肝损伤,表现为转氨酶和胆红素升高。

  2、对神经系统的影响,甲亢可以提高神经系统兴奋性,导致失眠易怒,情绪急躁。

  3、对心脏的影响。长时间甲亢得不到控制,可以导致甲亢性心脏病,表现为心率加快,心律失常,甚至心衰。

  4、对电解质的影响。严重的甲亢可导致低钾血症,可造成低钾性周期性瘫痪。

  5、对眼睛的影响。甲亢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可造成突眼,严重者可影响视力。

  07

  甲亢认识及治疗误区

  1、患者的情绪。通常情况下,甲亢造成人体代谢亢进,使患者很容易出现兴奋、激动、心悸、紧张等异常活跃的现象,但有时还会导致患者出现抑郁淡漠,少言寡语等,使得病情更加不易被发现,尤其是淡漠型甲亢,老年患病率较高。

  2、患者心血管系统的症状。在日常的生活当中,很多的人认为心慌是甲亢的首发症状,通过心电图检查后,一般常被误诊与心动过速治疗。服药后,心慌虽然会暂时缓解,但这反而使患者放松了警惕,从而导致延误治疗时间,给患者的身体造成非常严重的影响。

  08

  甲亢的治疗有哪些?

  甲亢的治疗主要分为生活方式的干预以及西医、中医的治疗。

  1、生活方式的干预贯穿治疗的全程,主要包括饮食方式的干预、生活作息及运动方面的干预。在饮食上,要低碘饮食,禁食海产品。家中做饭可以用无碘盐,多食用牛奶、瘦肉、青菜等高热量、高蛋白、高维生素的食物。多饮水,禁止饮用可乐、绿茶、咖啡等饮料。在运动上,可以适量活动但是不要剧烈运动。甲亢病人处于高代谢状态,日常安静状态下心率都是快的,活动后会加重。患者在情绪上要控制,患者家属对患者要多予以关怀等。

  2、西医治疗包括药物治疗、碘-131治疗以及手术治疗,合并有其他疾病时则需由相关方面医师制定个体化治疗方案。但西医治疗的副作用也比较明显,比如白细胞下降、肝功异常,永久性甲减等。所以我们需要定期复查血常规、肝功、甲状腺功能等,对青春期及孕产妇要特别关注,选择治疗方式时需谨慎。

  3、甲亢的中医治疗有哪些?

  对于本病,属于中医“瘿病”范畴。中医治疗本病有其独特的优势,能较快的调整甲状腺功能,减少西医治疗的副作用,有效减轻患者的临床症状。中医认为,甲亢发病与肝密切相关,辩证多属肝阳上亢、阴虚肝郁。治疗的原则是清肝泻火,益气养阴,同时兼以化痰活血。常用的方子如逍遥散、小柴胡汤、当归六黄汤、清肝饮等,常用的中药如生地、栀子、白芍、天冬、麦冬、夏枯草、鳖甲、龟板、牡蛎、珍珠母等,随证加减;同时注意中药中含碘量不宜过高,以免影响疗效。另外还可配合中医特色治疗,如耳针、锨针、针灸、中药穴位贴敷等,通过作用于特定穴位,起到疏肝泻火养阴的作用。

  09

  甲亢患者如何养生?

  1、饮食方面:忌碘饮食,如海带、紫菜、海鱼等;适当进食富含蛋白质、维生素等营养物质的食物,避免暴饮暴食。

  2、运动方面:有计划地适量活动,避免剧烈活动。病情轻者可适量活动,以不感到疲劳为度;病情重者需要注意休息。

  3、生活调理:学会控制情绪和自我调节,避免过度紧张和焦虑,保持良好的心态。坚持劳逸结合,避免劳累,提高自身免疫力。

  来源:郑中医

编辑:原佳敏   审核:荣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