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约3万例新发病例 吃饭时常有这些表现要小心了
作为一名合格的“知食分子”,干饭当然是头等大事!但要晋升为“知识分子”,还得学会从日常的干饭中,敏锐地捕捉身体发出的求救信号。如果你经常嗳气打嗝、吃饭“卡喉”,甚至伴有消瘦、腹痛等症状,千万别忽视。也许,这并不是单纯的消化不良,可能是这种疾病的早期警报。
食欲不振竟查出肿瘤
55岁的王阿姨(化名)最近感觉胃口越来越差,稍微吃点东西就不停打嗝,吃饭时总有“卡喉”的感觉,偶尔还伴有腹痛,整个人消瘦了不少。2024年初,她做了胃镜检查,结果只是慢性胃炎和幽门螺杆菌感染,似乎没什么大问题。然而,情况并没有好转。在当地医院的CT检查中,发现小肠起始部位有直径5厘米的肿物,初步诊断为间质瘤。带着疑惑与不安,今年10月,王阿姨来到河南省肿瘤医院找到普外科主任医师万相斌。进一步检查证实了是胃肠间质瘤。幸运的是,肿瘤尚未转移到腹腔。入院后,万相斌团队成功为王阿姨切除了胃肠间质瘤。手术进展顺利,王阿姨恢复良好,仅在术后第5天就顺利出院。
约20%的病例在确诊时是晚期
万相斌介绍,胃肠间质瘤源自胃肠道的间叶组织,但不同于胃癌或肠癌,最常见于胃和小肠。尽管它在消化道肿瘤中仅占1%~3%,但因我国人口基数大,每年仍有约3万例新发病例。患者在初期时往往没有任何症状。随着肿瘤变大,患者会出现恶心、呕吐、消化道出血、腹部疼痛的症状,但这些症状并不是胃肠间质瘤所特有的,因此很难引起重视。约20%的患者确诊时已是晚期。那么,胃肠间质瘤是良性还是恶性的呢?“胃肠间质瘤被认为是具有‘恶性潜能’。根据肿瘤大小、位置和核分裂数的不同,被划分为‘极低危’‘低危’‘中危’‘高危’四个等级,等级越高,危险度越高,复发风险越大。拿王阿姨的病来说,她的肿瘤属于早期发现、位置不错,属于低危等级。所以,做完手术后定期随访即可,不需要更多的治疗。”万相斌说。
确诊胃肠间质瘤该怎么办?
目前主要有两大治疗利器:手术切除和靶向药物。肿瘤内科主任医师吕慧芳介绍,手术适合早期患者,切除肿瘤达到根治效果。而约80%的患者有KIT基因突变,10%有PDGFRA基因突变,这就让靶向药物成了重要选择,靶向药物尤其适用于以下情况:
01 原发可切除胃肠间质瘤术后评估为中高危。
02 活检病理证实为胃肠间质瘤,不能手术。
03 活检病理证实为胃肠间质瘤,术前拟行靶向治疗。
04 复发性和转移性胃肠间质瘤。
根据中国临床肿瘤学会(CSCO)指南,初诊胃肠间质瘤患者需要进行分子基因检测,以制定合理的靶向治疗方案。继发耐药的患者需要进行再次检测,明确耐药机制。
目前我国获批的靶向药包括:一线的伊马替尼、二线的舒尼替尼、三线的瑞戈非尼、四线的瑞派替尼,以及针对D842V突变的阿伐替尼。治疗期间,建议高蛋白饮食、少食多餐、避免葡萄柚,保持好心态,定期复查。万相斌表示,胃肠间质瘤的治疗效果较好,无需悲观。确诊后,建议到专科医院接受规范诊疗和全程管理,有助于提高生活质量。随着治疗进展,胃肠间质瘤正逐渐被视为一种慢性病,患者应积极配合治疗,保持信心。
来源:河南省肿瘤医院
编辑:刘斐斐 审核:荣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