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资讯 健康资讯

健康资讯

小儿抽动症:了解与应对

河南健康网 2024-12-032781 【查看证书】

  小儿抽动症,全称小儿抽动秽语综合征,是儿童期常见的一种神经精神障碍性疾病。主要表现为不自主的、突然的、快速的、重复的、无目的无节律性的一个或多个部位肌肉运动抽动和发声抽动。

  发病原因为哪般

  小儿抽动症的病因尚不完全清楚,但普遍认为与遗传、生理、心理和周围环境等多种因素密切相关。

  遗传因素 研究表明,小儿抽动症具有一定的遗传倾向。如果家族中有抽动症患者,那么儿童患抽动症的风险可能会增加,遗传因素可能导致神经递质的异常释放。

  神经生物学因素 抽动症患者大脑中的神经递质失衡,如多巴胺、去甲肾上腺素等,可能与抽动症的发生有关。多巴胺的异常释放可引发抽动症。另外,脑部结构和功能异常,如基底节、额叶等部位的异常,也可能导致抽动症的出现。

  环境因素 孕期母体暴露于有害物质或感染环境、家庭氛围不佳、饮食不健康、惊吓等因素也可增加患病风险。儿童时期长期接触不良的生活环境,如频繁使用电子产品、环境污染等,对儿童的神经系统产生不良影响,在一定程度上可增加抽动症的发生风险。

  心理社会因素 紧张、焦虑、兴奋等情绪状态可能诱发或加重抽动症状。

  该病会给孩子带来什么影响

  1. 学习困难

  首先,毫无疑问的是,患了抽动症状会干扰儿童的注意力,使他们难以集中精力学习。频繁的抽动还可能影响课堂纪律,导致老师和同学的误解,进一步影响学习成绩。

  2. 社交障碍

  抽动症患儿可能会因为自己的异常行为而感到自卑、焦虑,不敢与他人交往。他们可能会被同学嘲笑、孤立,从而影响社交能力的发展。

  3. 心理问题

  长期患有抽动症的儿童容易出现心理问题,如抑郁、焦虑、强迫等。这些心理问题不仅会加重抽动症状,还会对儿童的身心健康造成严重影响。

  如何早期识别判断孩子是否患有抽动症

  小儿抽动症可以通过观察是否存在运动抽动和发声抽动异常表现进行早期识别。

  运动抽动 可表现为不自主地频繁眨眼、皱眉、皱额、吸鼻、张口、抿嘴、伸舌、摇头、点头、耸肩、挺胸、收腹、甩手、踢腿等动作,比正常情况下出现的频率明显增多,且会持续一段时间。这些动作可能在安静或放松状态下也会出现。

  发声抽动 则表现为经常发出“吭吭”、“嗯嗯”等清嗓子声音,类似于喉咙不舒服,但又没有明显的呼吸道感染症状。奇怪的咳嗽样发声、吼叫、吸鼻声、犬吠声等一些难以形容的异常声音,个别孩子还会出现重复他人话语或说脏话等。

  如发现以上情况,作为家长,还应密切关注孩子的行为变化。有的还会伴随注意力不集中、成绩下降、睡眠障碍、烦躁易怒等情绪波动较为明显,甚至有的还可出现感觉性抽动,患儿可能感到身体不适,如痒、疼、热、冷或憋气等,但经检查通常无器质性病变。

  及时就诊咨询专业医师,做到早诊断、早干预、早治疗

  如果家长发现孩子出现上述异常表现,应及时带孩子到医院就诊,向医生详细描述孩子的症状、出现的时间、频率、变化情况等。医生会根据孩子的具体情况进行综合评估和诊断,以便早期发现和治疗小儿抽动症。

  如何科学预防

  1. 营造良好的家庭环境

  家长要为儿童创造一个温馨、和谐、稳定的家庭环境,避免家庭冲突和不良情绪对儿童的影响。

  2. 关注儿童心理健康

  家长要关注儿童的心理健康,及时发现和解决儿童的心理问题。可以通过与儿童沟通、玩耍等方式,了解他们的内心世界,给予他们足够的关爱和支持。

  3. 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

  培养儿童良好的生活习惯,如规律作息、合理饮食、适度运动等。避免儿童过度疲劳、精神紧张和不良的生活方式。

  4. 减少电子产品的使用

  控制儿童使用电子产品的时间,避免长时间看电视、玩手机、玩电脑等。可以多带儿童参加户外活动,接触大自然,减少对电子产品的依赖。  

  如何系统治疗

  小儿抽动症的治疗方法包括心理治疗、教育干预、药物治疗和中医辩证治疗等。心理治疗是小儿抽动症治疗的重要组成部分。学校老师和家长应该给予抽动症儿童更多的理解和支持,了解他们的需求和困难,提供必要的帮助。对于症状较为严重的儿童,医生可能会考虑使用药物治疗。中医在治疗小儿抽动症方面有着一定的特色和优势,会根据患儿体质和病情进行辨证施治,使用中药、针灸等方法调理身体机能。

  一、中药调理

  中医通过辨证论治,根据不同的证型(常见证型有肝风内动、肾精亏虚、脾失健运等)采用相应的中药方剂。

  中药治疗小儿抽动症是一种传统而有效的方法,其优势在于副作用相对较小,且注重整体调理。中医治疗疾病强调“辨证论治”,对于抽动症,中医认为其病因与肝、肾、脾等脏腑功能失调有关。根据患儿的具体证型,会配制个体化的中药方剂。  

  二、针灸疗法

  选取特定的穴位进行针刺,调节经络气血,改善抽动症状,

  如百会、风池、太冲、合谷等穴位。这些穴位与神经系统密切相关,通过刺激穴位,可起到调和气血、平肝潜阳、息风止痉、健脾化痰等功效。  

  三、推拿按摩

  由专业人员在固定时间对患儿背部、腹部及相关经络进行轻柔按摩。推拿有助于促进血液循环,平抑肝火上升所致的手足颤抖等症状。推拿治疗作为抽动症的辅助手段之一,长期坚持有助于改善患儿症状。

  1. 头部按摩:按摩头部穴位如百会、四神聪等,可宁神醒脑。

  2. 背部按摩:捏脊、按揉背部膀胱经穴位,可调节脏腑功能,增强体质。

  3. 四肢按摩:按摩上肢的内关、合谷,下肢的足三里、太冲等穴位,以疏通经络,缓解抽动。

  中医治疗小儿抽动症需要综合考虑孩子的整体情况,个体化治疗,并与家长密切配合,坚持长期治疗,以取得较好的疗效。

  总之,小儿抽动症是一种需要引起家长和社会共同关注的儿童神经精神障碍性疾病。通过及时的诊断和治疗,定期带孩子进行体检和评估,以便及时发现并处理任何潜在问题。给予良好的心理支持和生活方式调整,可以有效地控制抽动症状,提高患儿的生活质量。通过综合治疗措施和家长的关爱与支持,大多数患儿可以获得良好的治疗效果并恢复正常生活。

  作者:郑州大学第五附属医院 儿童康复科 李志亚

编辑:刘斐斐   审核:荣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