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医风采】杜玉明:生命最后一道防线的守护者
杜玉明,主任医师,硕士研究生导师。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重症医学部副主任,河南省呼吸与危重症学会重症医学分会主任委员,河南省医师学会重症医学分会常务委员,河南省生物工程学会生命支持分会常务委员,郑州市医学会重症医学分会副主任委员,中国医药教育协会血栓与止血危重病专业委员会常委,中国医学救援协会生命支持技术分会委员。对急危重症病人的治疗有着丰富的临床经验,对围术期病人(包括肝、肾、心、肺移植)管理经验丰富,擅长重症病人的血流动力学及器官功能支持。主持医学攻关等项目3项,发表SCI论文20余篇。
在医学的浩瀚星空中,每一位杰出的医者都犹如璀璨的星辰,他们以无尽的智慧与无私的爱心,为患者点亮生命的希望之光。在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这片医学的热土上,杜玉明以其卓越的医术和高尚的医德,逐渐成长为重症医学与死神“斗法抢人”的领头人。他不仅是生死边缘的坚定守护者,更是重症医学领域的勇敢探索者,带领着团队不断挑战生命的禁区,攻克了一个又一个医学难题,创造了一个又一个生命奇迹。
01仁心仁术,用生命书写医者大爱
“谢谢您!要不是您,我妈妈肯定就不在了!”一位患者家属握住杜玉明的手,感激之情溢于言表。这位患者在来到重症病房时,因为嗜铬细胞瘤相关儿茶酚胺性心肌病出现呼吸衰竭、急性心功能衰竭,生命危在旦夕。在杜玉明的指挥下,我院东院区综合ICU团队迅速对患者行气管插管接呼吸机辅助呼吸、体外膜肺氧合(ECMO)、升压药物维持血压、纠正代谢性酸中毒等抢救措施,患者情况明显好转。2天后,患者在ECMO保障下行“肾上腺肿物切除术”,成功获救,最终治愈出院。
“作为医者,最大的责任就是守护患者的生命健康,在重症医学科尤其如此。”这是杜玉明常说的话。重症医学科一般都是病情较重、变化较快的病人,对医生来说充满挑战与压力,如果说医生是在跟病魔与死神搏斗,那重症医学科医生面对的病魔死神无疑就是最为凶险的。尽管压力重重,挑战重重,杜玉明毅然肩挑重担,带领团队用精湛的医术和坚定的信念,一次次为患者赢得了生命的转机。
被誉为“当代医圣”的裘法祖说:“我一生为很多人看过病,但给我印象最深的是病人,而不是疾病。”在临床上,杜玉明用行动诠释着裘老的这句话。他非常注重患者的心理疏导与人文关怀。他深知,在重症医学科这个特殊的环境中,患者和家属往往承受着巨大的精神压力与心理恐惧。出于这个层面的考量,他总是在繁忙的工作中抽出时间与患者和家属沟通交流,安抚情绪,给予信心。这种温暖与关怀如同一缕阳光,驱散了患者及家属心中的阴霾与绝望。
瘴疠何多处,安危系此身。2019年底,新冠病毒席卷全球,杜玉明不惧疫情,主动加入新冠疫情防控专家组抗击疫情。2020年2月10日,他带队到信阳市五院,担任隔离病房重症监护室主任;2020年3月7日,他进入郑大一附院隔离重症五病区担任主任。2021年8月4日,他参与筹建郑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港区医院隔离病房重症病区并担任首任主任,接收了岐伯山转入的全部重症病人。在生死较量的战场上,他以实际行动证明,其不仅是一位技艺高超的战士,更是一位心怀慈悲的仁者,书写了一段段感人至深的医者大爱篇章。
02责任如山,为患者构筑生命防线
作为重症医学科的负责人,杜玉明深知自己肩负的责任与使命。他始终坚持“以患者为中心”的服务理念,不断提升科室的医疗质量和服务水平。
“这个引流管已经可以去掉了。”为了保证医疗安全,他要求科室团队定期定时严格排查各种管路,评估管路留存的必要性,如果不是必需的就马上拔除。这种严格的管理措施和严谨的工作态度有效降低了因导管引发感染的发生率。
在科室管理上,他注重制度化、规范化和人性化管理,通过建立患者入科查房时间表、患者病情汇报制度等一系列制度规范,建立了完善的医疗质量管理体系和风险防范机制,确保患者能够得到及时、准确、有效的治疗。
《礼记·杂记下》有云:“张而不弛,文武弗能;弛而不张,文武弗为;一张一弛,文武之道也。”重症医学科医生工作强度和压力都很大,杜玉明更深知张弛有道的道理。为了让医护人员保持身心健康和良好的工作状态,他积极为科室团队营造相对宽松且充满人文气息的工作环境和氛围。在他的带领下,重症医学科已经成为了一个团结、协作、积极、向上的团队,共同为患者构筑了一道坚实的生命防线。
杜玉明的贡献远不止于此,他还将医者仁心播撒到了更远的地方。
他曾远赴新疆哈密,担任哈密市中心医院党委委员、副院长一年半的时间。在他的努力下,数百位哈密危重患者得以重获新生,哈密市危重病人的抢救水平也实现了质的飞跃。此外,他还积极推进哈密市中心医院骨科亚专业的建立,促进了医院骨科的健康发展。由于表现突出,杜玉明被授予援疆工作优秀个人的最高荣誉——“第九批省市优秀援疆干部人才”。
03传道受业,精心培养医学人才
杜玉明深知,医者之路,道阻且长,尤其是在重症医学这一关乎生死的领域,唯有不断学习、不断精进、不断探索,方能不负患者重托。因此,杜玉明始终将医学人才的培养视为己任,倾注了大量心血。
“要从脚上的反射情况,看患者的神经是否有损伤。”每周他都要组织两次教学查房,让下级大夫尽可能多地接触临床实践,从而提高科室年轻医生的应急处理能力。杜玉明常说:“医学的发展离不开一代又一代医学人的共同努力和传承,我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能够培养出更多优秀的医学人才,为医疗事业的发展贡献一份力量。”
杜玉明常援引王辰院士的箴言:“不孝有三,无后为大”,此中“无后”寓意着未能悉心培育后辈人才,未能有效指导学生成长。师者,传道受业解惑也。他经常说,“不好好培养学生,不抓好教学,以后科室的发展,患者的需求该怎么办!”也正因如此,他积极参与教学工作,定期组织重症规培基地演讲比赛、病例分享会等活动,鼓励学生们积极参与、主动思考、总结提升。因为教学风格生动有趣,对待学生平易近人,杜玉明深受学生们喜爱和尊敬。2024年,杜玉明荣获了“优秀专业基地(专科基地)主任”称号。这不仅是对他个人努力的肯定,更是对他所带领的教学团队的认可和鼓励。
04精益求精,勇攀医学新高峰
科研是医学发展的内在驱动力,对于提升医院整体实力和解决临床瓶颈问题具有重要意义。深知这一点的杜玉明高度重视科研创新工作,积极推动科研团队的建设和发展,致力于攀登医学新高峰。
近两年,重症医学科引入了多名医学博士。杜玉明积极引导他们进入博士后流动站进行深造,通过系统学习前沿知识和深入研究自身领域,不断提升自己的医疗救治能力和科研水平。在他的推动下,科室内部形成了浓厚的科研氛围和积极向上的学习风气。
科研有了成果,那就需要转化、服务于临床。杜玉明非常注重科研与临床的结合,始终鼓励医生们将科研成果应用于临床实践中,通过不断优化治疗方案和提高治疗效果,为患者带来更好的医疗服务体验。目前,在杜玉明和科室团队的共同努力下,重症医学科的科研能力和临床水平都得到了显著提升。
裘老说:“医生治病,是将病人一个一个背过河去的。”是啊,医生就是那个背病人过河的人,小心翼翼,全力以赴。杜玉明和他的重症医学科团队何尝不是如此呢?明知担子重,明知责任大,杜玉明和他的团队依然甘愿俯下身子,背起一个一个病人,冲过鬼门关,趟过再生河。
来源: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编辑:张凡 审核:荣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