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退热误区坑娃不浅!看你是否中过招
发热是指机体在制热源作用下或者各种原因引起的体温调节中枢功能障碍时,体温超出了正常范围,发热是机体对致热源的反应,对机体防御功能的影响利弊并存。
河南省儿童医院东三街院区呼吸科二病区主任郭燕军表示,孩子一发烧,家长就心急如焚,但错误的退热方法不仅无效,还可能加重病情!
以下是常见的退热误区,看看你中招了吗?
这些退烧操作 无效或有害!
误区一:体温越高病情越严重?
医生:发热高低 ≠ 疾病严重程度!发热本身不会导致病情恶化或者神经系统损害,关键是观察孩子的精神状态和舒适度。
举个例子,如果孩子烧到39℃但精神好、能玩能吃,可能只是普通病毒感染。如果体温38℃但精神差、呼吸急促、呕吐,反而要警惕严重疾病(如肺炎、脑膜炎)。
误区二:必须快速把体温降到正常?
真相:退热治疗的主要目标是改善患儿的舒适度,而非单纯恢复正常体温。
误区三:退烧药剂量越大退热越快?
真相:家长需要正确认识发热,合理使用退热药物,掌握安全用药知识,学会评估病情,及时就医。切记:孩子的舒适度比体温数值更重要,安全用药比快速退热更重要!
误区四:酒精擦浴退烧快又安全
真相:酒精擦浴已被儿科指南明确禁止!
安全物理降温方法:温水(30℃左右)擦浴颈部、腋窝、腹股沟。避免冰敷或冷水浴(可能引起寒战,反而升高体温)。
误区五:发烧必须捂汗
真相:婴幼儿捂汗可能导致“捂热综合征”(高热、脱水、缺氧)!
正确护理:保持环境通风,室温22-24℃。穿轻薄衣物,避免过度包裹。
误区六:烧退了=病好了
真相:退烧≠痊愈!某些疾病(如流感、肺炎)可能反复发热。
要观察:退烧后是否精神恢复、食欲正常。如果仍嗜睡、呕吐、呼吸急促,需及时就医。
来源:河南省儿童医院
编辑:王净丽 审核:荣强
相关文章
- 河南省“9·12预防出生缺陷日”系列公益活动在河南省妇幼保健院举办
- 洛阳正骨数智骨科应用成果显著——五大典型病例展现精准医疗新突破
- 足底顽痛数载求医无果 洛阳正骨微创巧除病根
- 题字传口碑,服务见真情——河南省洛阳正骨医院(河南省骨科医院)郑州院区健康管理中心(治未病科)驾驶员体检服务获市民点赞
- 关于举办“人工智能中医骨伤具身医疗装备通用技术”发布暨数智骨科论坛通知(第一轮)
- 挥之不去的“口臭”怎么办?
- 郑大一附院牵头制定国内首个《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诊断与治疗规范》团体标准
- 双城医生李士朋:执灯中原,解码儿童风湿免疫疑难重症
- 五年四次手术,肿瘤依旧复发,差点放弃的她在这里重生
- 医校携手深耕本草 聚智赋能中医药传承——商丘市第三人民医院与河南中医药大学举行“伤力草研究”技术开发合同签约仪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