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命的不是肿瘤等疾病,而是无休止的“内耗” 专家:用“五会”法则,走向快乐生活
“我又没干过啥坏事,为啥是我得癌症?这不公平。”
“治疗花这么多钱,我就是家庭的累赘,拖累了孩子和家人。”
“万一复发转移了怎么办?所有治疗都白受了?”
“别人都好好的,只有我这么倒霉,我不想见任何人。”
很多患者确诊肿瘤后,总会陷入深深的精神内耗,不公感、负罪感、绝望感、孤独感、愤怒感等撞击着内心,从而影响肿瘤治疗及后期康复。
据统计,六、七成的肿瘤患者都有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三成处于心理亚健康状态,心理健康者仅占0.4%。
10月10日是世界精神卫生日,今年的宣传主题为“人人享有心理健康服务”。河南省肿瘤医院(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河南医院)肿瘤护理专家带领大家牢记会想、会说、会动、会吃、会做的“五会”法则,打破内耗,走向快乐生活。
01.会想:“心想事成”的力量
“心想事成” 不只是一句祝福,它揭示了一个深刻的道理:我们的思维,具有强大的导向作用。
检视一下自己,我们每天都在想什么?
同样是患癌,消极的思维会消耗我们的信心与能量,而积极的思维能为康复注入强大的心理动力。由此可见,痛苦并不来自不如意的事情本身,而是不正确的想法。
这里向大家介绍一种简便易行的方法:“如果你想成为什么样子,就先去‘假装’。”
遇到任何事都要问自己:“如果我是积极乐观的人,我会怎么想、怎么做?”之后立即采取行动,并进行持续的心理暗示:“我就是一个积极乐观的人。”
当装乐观变成了习惯,就变成了真乐观。
02.会说:勇敢倾诉,释放情绪压力
得知患病后,我们都会焦虑、紧张、压力很大,但患者会说吗?其实,很多人都怕家人有负担,在彼此面前强装欢笑,坚决不说!
其实,说出来的痛苦不是痛苦,说不出来的痛苦那才是痛苦。当患者将内心的内耗和担忧说出来,痛苦就已经减轻了一半。
沟通是良药:主动与信任的家人、朋友或病友倾诉担忧和感受,告诉他们正在经历的内心挣扎。
寻求专业倾听:心灵关怀师、心理咨询师或心理热线(如12320-5)能提供安全、保密的空间,帮助梳理情绪。
找到集体抱团取暖:患者可以寻找共同抗癌、境遇相似的病友,大家互相交流,相互鼓励,减少焦虑和孤独感(一些病区也会组建病友群)。
03.会动:科学运动,改善身心状态
运动是天然的“情绪调节剂”,能有效打破思虑过度的循环,缓解焦虑、抑郁;同时增强和改善心肺功能、控制体重、预防骨质疏松。
可进行有规律的有氧运动,如步行、快走、慢跑、长距离游泳、骑自行车、太极拳、跳健身舞/韵律操、瑜伽等。
频率和时长:每周3-5次,每次30分钟及以上。
量力而行,贵在坚持,应注意避免发生运动相关损伤。
运动不仅能增强体质,更能带来对生活的掌控感和成就感,直接对抗无力感。
04.会吃:营养支持,稳固身心基石
健康的饮食是支撑身体耐受治疗、维持情绪稳定的物质基础。
遵循“1234567”原则,保证营养均衡:1拳水果、1拇指肚的盐、2掌心蔬菜,3勺油、4拳主食、5份蛋白质、6000步、7杯水。
05.会做:积极行动,创造生命价值
心理健康的最终目标,是帮助人们重建有质量、有希望的生活,用行动战胜内耗。
参与康复活动:积极参加医院或病区组织的健康讲座、康复小组等,在集体中找到归属感。
培养兴趣爱好:在身体允许的情况下,做力所能及且能带来快乐的事,重拾生活的乐趣。
用生命影响生命:许多“抗癌明星”的故事证明,积极行动是走出内心阴霾最有力的方式。
来源:河南省肿瘤医院
编辑:王净丽 审核:荣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