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科普 大众健康

大众健康

名医说节气 | 夏至未治

河南健康网 2023-06-21941276

  夏至时节,我国天气的关键词是高温,潮湿和多发雷雨。也是农业生产的重要时期,自古以来古人就有在此时庆祝丰收,祭祀祖先之风俗,以祈求消灾年丰。

  夏至这一天,太阳直射北回归线,是北半球一年中白昼最长、黑夜最短的日子,一年中最热的时候到来了,我国大江南北将步入盛夏。民间有“不过夏至不热”的说法。意味着高温的炙烤开始。进入三伏天,则是一年之中的“酷暑”。那么我们如何利用自然界的阳热之气,来补益体内阳气的不足呢?

  这个视频会给你答案——

  邵素菊

  主任医师、教授

  河南邵氏针灸流派代表性传承人

  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首批全国中医学术流派传承工作室:河南邵氏针灸流派传承工作室负责人、代表性传承人,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区域中医(针灸)诊疗中心专家,河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邵氏针灸”代表性传承人,河南省针灸学会副会长,河南省第二批中医药青苗人才培养指导老师,河南中医药大学邵经明学术思想研究所所长。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慢病管理专业委员会副会长,河南省康复医学会针灸技术与康复分会主任委员,河南省针灸学会临床分会、疼痛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四十年来一直工作在教学、医疗、科研第一线,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专业技术全面,擅长针灸药治疗咳喘、鼻炎等肺系病证,面瘫,偏瘫,胃肠病,关节病,癫痫,失眠,月经病,小儿多发性抽动症,各种痛症及慢性疲劳综合征等。

  先后主持和参与国家级、省部级、厅局级科研课题33项,其中获奖17项;主编、参编专业著作及教材51部,撰写论文132篇。


 

 

  “冬病夏治”是什么?

  中医提倡“冬病夏治”。“冬病夏治”属于中医“治未病”体系中最重要的内容。

  “冬病”是指某些好发于冬季或在冬季易加重的虚、寒、里、阴证。长期反复发作导致肺、脾、肾等脏亏虚,阳气不足,从而引发诸多相关的脏腑、组织、器官等方面缠绵难愈病症,如咳嗽,哮喘、体虚易感冒、慢性泄泻、胃痛、关节冷痛僵硬、怕冷等。

  “夏治”是指在夏季三伏天、机体阳气最旺之时,顺应自然,借用自然界之“温”“热”温补阳气,散寒驱邪,活血通脉,增强机体之正气,并在人体的特定穴位上进行药物敷贴、针灸、刮痧、拔罐、熏洗、推拿或内服药物等方法,祛除体内沉积之寒气,调整人体阴阳,使达到阴平阳秘,宿疾得以消除。

  “冬病夏治”基于中医顺时养生、治病、调体的原则而生,是基于天人合一的整体观,运用四时阴阳变化规律顺势而治,体现了中医“治未病”的理念。

  “冬病夏治”的治疗方法仅仅是贴敷吗?

  提到“冬病夏治”人们马上想到的就是穴位贴敷。中药穴位贴敷属中医外治法。由于“外治”法自身的特点和优势,可用于内、外、妇、儿等临床各科。

  贴敷法将药物直接作用于病变部位,发挥作用充分,取效迅速,从某些方面看,局部用药优于内治。

  “冬病夏治”并非单纯外治,也可内治,或内外合治。外治也并非只是穴位贴敷,比如,针刺、艾灸、推拿、拔罐、药浴、热敷等等,临床可根据实际情况或者说实际病情选用不同治法,以应对临床千变万化的证候,提高疗效,缩短疗程。

  中医的“外治”与“内治”,都是以中医基本理论为指导,以阴阳五行、脏腑经络学说等为理论基础的,两者治病机理相同,只是施治手段不一样。

  冬病夏治的治疗范围?

  有人将“冬病夏治”穴位贴敷奉为宝贝,认为几乎所有的病都能穴位贴敷。其实它并非是包治百病的良药,不能过分夸大,穴位贴敷也有禁忌症,并不适用所有人。冬病夏治适用于病性属寒,属阴的病证,或体质偏寒、阳虚的人,贴敷药膏中的很多中药都是热性的,阴虚火旺者并不适合。

  虽说冬病夏治效果最为理想的是呼吸系统疾病,但是如果喘咳的患者有发热、咳出黄色浓痰甚至咳血,则属于热证,未加鉴别也进行穴位贴敷只会热上加热,致使病情加重。

  糖尿病患者穴位贴敷起泡后会影响到皮肤伤口愈合,为避免出现意外,对血糖控制不佳者应当慎用。

  对贴敷药物极度敏感者,瘢痕体质及接触性皮炎等皮肤病患者,皮肤过敏,局部皮肤破损者,对胶布、橡皮膏和药物过敏者,都不宜敷贴治疗。

  穴位贴敷应该注意哪些?

  穴位贴敷后不要过分活动,以免药物脱落影响疗效。药饼取下后可以洗澡,但不要搓背,也不要用沐浴液的化学制剂。清水淋浴后用毛巾轻轻吸干穴位上的水,要保持局部的清洁,不要抓挠。

  穴位贴敷首先不能说贴一次就会马上见效,一定要有时间和次数的保证,每年贴3~5次是1个疗程,连续贴敷3年,这是取得疗效的基本保证。

  长期坚持不但可以保证效果,并能防止复发。一般连续三个夏天才比较稳妥,效果好的还可再贴。肯定比断断续续贴敷,或只贴敷1个疗程的效果要好。

  很多人认为单一靠贴敷足够,不用再去服药,殊不知借助自然界夏季阳旺阳升,人体阳气有随之欲升的趋势,体内凝寒之气易解,而要使一些旧病恢复,需要一个全面综合的治疗过程。

  来源: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三附属医院

编辑:刘斐斐   审核:荣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