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资讯 健康资讯

健康资讯

郑大一附院王喜梅教授团队半侧颜面萎缩治疗技术登国际知名期刊

任敏格 程新好    2025-03-19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36852

  近日,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医学美容中心王喜梅教授团队的研究成果发表在国际知名整形外科期刊《Plastic and Reconstructive Surgery Global Open》。团队创新性技术“脱细胞真皮基质仿韧带修复联合数字化评估”,为罕见病半侧进行性颜面萎缩(PHA)提供精准、安全且长效的修复方案。

  半侧颜面萎缩是一种病因不明的罕见病,会导致单侧面部皮肤、软组织甚至骨骼出现进行性萎缩,严重影响患者容貌和生理功能。传统治疗方法存在多次手术、术区臃肿等问题。如何减少手术次数实现容量填充与结构重建,是一医学难题。

  王喜梅教授团队自2005年开始对此病的临床研究。在100多例诊疗经验的基础上,团队创新地提出“两阶段修复”策略。在一期手术中,团队借助术前数字化 3D扫描与建模,精准锁定面部缺损区域,将脱细胞真皮基质(ADM)仿照韧带结构,分层固定在关键解剖位点,这一操作既能填补缺损,又能重建面部支撑层次;二期手术时,则在脱细胞真皮基质构建的稳定框架内进行自体脂肪移植(AFG),让面部形态更加自然美观。

   

  

  该技术优势显著。通过 3D数字化评估,脱细胞真皮基质植入位置、体积和厚度与术前设计高度契合,实现精准修复;仿韧带锚定技术让填充区域能随表情自然运动,呈现出良好的动态效果;脱细胞真皮基质吸收率低、稳定性高的特点,术后半年手感逐渐变软,且不会出现移位、感染等并发症;手术次数少,1 - 3 次就能完成治疗,极大减轻了患者的痛苦和经济负担。

  此次研究纳入8例轻中度半侧颜面萎缩患者,临床成果显著。术后,患者患侧与健侧体积差异明显改善,患者面部对称性显著提升;所有患者均未出现过敏、感染或因脱细胞真皮基质吸收导致的形态塌陷,安全得到充分保障;患者在术后社交自信明显提升,生活质量大幅提高,实现了心理层面的重建。

  《Plastic and Reconstructive Surgery Global Open》期刊与《Plastic and Reconstructive Surgery》同属美国整形外科医师协会官方期刊,以临床创新性和可读性闻名。此次研究是全球首次报道脱细胞真皮基质仿韧带修复技术用于半侧颜面萎缩,期刊主编称赞其为罕见病治疗提供了全新的思路。

  据悉,王喜梅教授团队长期致力于复杂颌面畸形与罕见病修复重建研究,依托郑大一附院河南省医学3D打印中心、组织工程与整形重建重点实验室和转化医学中心等平台,深度融合数字医学与再生材料,实现了诊疗技术的新突破。展望未来,团队计划进一步扩大样本量、延长随访时间来优化手术方式。此外还将探索4D成像与人工智能辅助手术规划,推动“精准整形” 向智能化时代迈进。

  论文链接:

  https://journals.lww.com/prsgo/fulltext/2025/02000/treatment_of_mild_to_moderate_progressive.64.aspx

来源: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编辑:王净丽   审核:荣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