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视防控密码:视功能检查,远比你想象得重要
孩子视力下降,作为家长的您还只知道带孩子查视力?大错特错!在近视防控这场持久战里,视功能检查才是关键,它能揭示眼睛的隐藏问题,直接关乎孩子的视觉健康与未来。
视功能检查绝不是简单地看视力表上的字母或数字。它深入到眼睛的调节、聚散、融合等核心功能,就像为眼睛做一次全面的“体检”。

• 调节功能:让眼睛自如切换远近目标,如同相机的对焦系统。
• 聚散功能:确保双眼协同工作,避免“斗鸡眼”或“斜视”。
• 融合功能:将双眼看到的图像合为一个清晰画面,避免重影或头晕。
如果这些功能失调,孩子不仅会感到视疲劳,还可能在学习、运动中表现不佳,甚至影响日常生活。比如,看3D电影时头晕、上下楼梯时磕磕绊绊,甚至在课堂上无法集中注意力。这些问题,往往比单纯的视力下降更危险。
全阶段近视防控:视功能检查贯穿始终
1.未近视:预防先行,档案护航
对于视力尚未受影响的孩子,预防是关键。减少近距离用眼、少吃甜食、增加户外活动是基础,但更重要的是建立屈光发育档案。这就像为孩子的眼睛建立一份成长日志,记录远视储备、眼轴长度等关键数据,提前预警近视风险。家长可以抓住黄金期,为孩子按下“暂停键”。

2.已近视:多元干预,视功能训练助力
如果孩子已经近视,不必过度焦虑。框架眼镜是最基础的矫正手段,而角膜塑形镜、离焦眼镜等则能有效控制度数增长。低浓度阿托品在医生指导下也能安全使用。但真正帮助孩子延缓近视发展的,是基于视功能检查的针对性训练。
• 调节训练:改善眼睛的“对焦能力”。
• 聚散训练:强化双眼协同工作。
• 融合训练:提升视觉舒适度和稳定性。
这些训练就像给眼睛“健身”,不仅能缓解视疲劳,还能让近视发展慢下来。
3.高度近视:密切监控,行为干预
高度近视如同悬在孩子头上的“达摩克利斯之剑”。家长必须督促孩子改变用眼习惯,减少长时间用眼,同时定期进行全面检查。视网膜脱离、黄斑病变等并发症隐患,必须早发现、早干预。视功能检查在这里扮演着“守门人”的角色,帮助我们守住孩子眼睛的最后一道防线。
视功能与近视:千丝万缕的联系
视力只是视觉能力的冰山一角。双眼协调、信息处理、颜色感知、空间判断、手眼协调……这些能力缺一不可。而近视儿童往往存在以下问题:
• AC/A比值(调节性集合调节与调节的比值)异常:调节与眼位的失衡,可能引发近视。
• 调节功能异常:滞后、灵敏度下降、稳定性变差,都会让近视“趁虚而入”。
• 眼位问题:内隐斜、外隐斜等眼位异常,与近视发展密切相关。
这些问题往往隐藏在表面,只有通过视功能检查才能被发现。
近视防控手段与视功能的微妙关系
• 角膜塑形镜:虽然能有效控制近视,但可能影响眼位和融像能力。与视功能训练结合,效果更佳。
• 低浓度阿托品:搭配视觉训练,为青少年近视防控开辟了新路径。
别再让近视肆意发展!重视视功能检查,为孩子的清晰视界铺就坚实道路。从现在开始,让每一次对视,都是明亮的未来!
来源:郑大三附院暨河南省妇幼保健院
编辑:王净丽 审核:荣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