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启鸣教授团队研究成果在《自然医学》发表,给肺癌患者生命点亮希望

近日,国际著名医学期刊《自然医学》(Nature Medicine,影响因子58.7)发表了一项关于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治疗的重磅研究。
河南省医学科学院肿瘤研究所所长、河南省肺癌诊疗中心主任、河南省肿瘤医院肿瘤内科王启鸣教授团队与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张力教授、方文峰教授等专家团队合作,首次揭示了新型抗癌药物芦康沙妥珠单抗(研发代号:sac-TMT)对肺癌患者的显著疗效,尤其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酪氨酸激酶抑制剂(EGFR-TKI)治疗失败后的EGFR基因突变阳性的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提供了全新治疗方向。王启鸣教授为文章共同第一作者。
01.“魔法子弹”如精准何杀灭癌细胞?
肺癌是全球癌症死亡的首要原因,其中非小细胞肺癌(NSCLC)占比高达80%。部分患者因携带EGFR基因突变,初期可通过靶向药控制病情,但最终会耐药复发。传统化疗和免疫治疗对这些患者效果有限,中位无进展生存期(PFS)仅5个月左右,急需更精准、疗效更持久的抗癌药物。
芦康沙妥珠单抗作为新一代的TROP2抗体药物偶联物(ADC),通过创新分子设计实现三重抗肿瘤机制:
1.芦康沙妥珠单抗与肿瘤细胞表面的TROP2抗原结合后,被肿瘤细胞内吞,在溶酶体作用下释放有效载荷T030,杀伤肿瘤细胞。
2.释放的T030能透出细胞膜,发挥旁观者效应,进一步杀伤周围肿瘤细胞。
3.在肿瘤高代谢所致的酸性环境中,芦康沙妥珠单抗连接子毒素端发生裂解,释放T030,杀伤肿瘤细胞。
该药物采用不可逆偶联技术与高药物抗体比(DAR值7.4:1)设计,确保循环稳定性与肿瘤部位高效富集,为其发挥显著疗效奠定了理论基础。
02.从实验室到病床的“中国智慧”
此次发表的研究纳入了KL264-01研究的3A队列和SKB264-II-08研究的第一部分数据,重点纳入EGFR-TKI治疗失败后的EGFR突变阳性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
结果显示:
在KL264-01研究的3A队列中,EGFR突变型患者的客观缓解率(ORR)高达55%,中位无进展生存期(PFS)为11.1个月。
在SKB264-II-08研究的64例EGFR突变患者中,客观缓解率(ORR)达到34%,疾病控制率(DCR)达84%,中位缓解持续时间(DoR)达9.6个月,中位无进展生存期(PFS)为9.3个月,总生存期(OS)尚未达到。
进一步机制研究发现,EGFR基因突变可显著增强芦康沙妥珠单抗的内化活性,这一发现与临床结果相互印证,提示EGFR突变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接受芦康沙妥珠单抗单药治疗或可显著获益。
王启鸣教授团队深度参与了这项国内多中心研究,河南省肿瘤医院和河南医学科学院肿瘤研究所作为其中重要临床研究中心和研究署名单位,负责患者入组、疗效评估和机制探索。严格筛选入组患者,确保研究科学性和安全性;通过CT、MRI等精准评估肿瘤变化,为全国多中心数据提供可靠支持;结合患者样本,解析药物作用机制,推动个体化治疗,并贡献了关键临床数据。
目前,芦康沙妥珠单抗的2项适应症已在中国获批上市,分别用于治疗既往至少接受过 2 种系统治疗(其中至少1种治疗针对晚期或转移性阶段)的不可切除的局部晚期或转移性三阴性乳腺癌,和经EGFR-TKI和含铂化疗治疗后进展的EGFR突变阳性的局部晚期或转移性非鳞状非小细胞肺癌。
针对EGFR突变非小细胞肺癌的多项Ⅲ期临床试验正在进行中,“中国智造”抗癌药未来将造福更多患者。
王启鸣教授表示:“这项研究为EGFR突变肺癌患者提供了‘去化疗’的新选择,尤其是耐药后人群。我们期待Ⅲ期数据进一步验证疗效,推动ADC药物纳入一线治疗,让更多患者活得更长、更好。”

王启鸣 教授
河南省医学科学院肿瘤研究所所长,河南省肿瘤医院肿瘤内科副主任,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二级教授,国务院及河南省政府特殊津贴专家,国家(科技部、卫健委)重点研发项目评审专家,国家卫生健康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美国安德森癌症中心博士后,美国埃默里大学客座教授,美国AACR会员,IASLC会员。中原名医,河南省优秀专家,河南省学术技术带头人,河南省高校科技创新人才,全国第四届“白求恩式好医生”“全国卫生健康系统先进工作者”。主要从事难治复治性肺癌分子机制研究,聚焦小细胞肺癌、脑膜转移癌等难治性肺癌,构建起集检测、诊断、治疗及克服耐药、推广于一体的难治性肺癌诊治新体系,创新性完成世界首例ⅢAN2期非小细胞肺癌围手术期分子靶向辅助治疗、首次发现全球第一例携带EGFR基因19号外显子倒装突变肺腺癌案例。担任中国临床肿瘤学会血管靶向专委会副主委,中国抗癌协会恶性间皮瘤专家委员会副主委,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会肿瘤靶向分会副主委,中国抗癌协会肿瘤呼吸病学专委会常委,河南省医学会肿瘤医学分会主委,河南省抗癌协会肿瘤靶向治疗专委会主委。担任省部共建食管癌防治国家重点实验室临床个体化治疗培育基地主任,河南省肺癌诊疗中心主任,河南省工程研究中心主任,河南省难治性肺癌药物治疗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河南省肺癌靶向治疗耐药及逆转国际联合实验室主任,河南省难治性肺癌医学重点实验室主任。担任《JCO-肺癌专刊》《Journal of Hematology & Oncology》《Cancer》《Annuals of Oncology》等30余部SCI期刊编委或审稿人。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2项,“十二五”重大新药创制专项1项,河南省重点研发专项1项,其他国家级及省部级课题29项,获省、厅级科技进步奖17项。发表论文300篇(其中SCi收录140篇),总影响因子超过1000,发明专利4件,高被引论文3篇。牵头或参与编写专家共识16部、制定行业质量标准1部。
来源:河南省肿瘤医院
编辑:王净丽 审核:荣强
- 上一篇
郑大一附院刘洪波教授团队四项研究成果在2025年美国神经病学学会年会上展示
郑大一附院神经内科刘洪波教授团队的一项研究成受第77届美国神经病学学会年会邀请进行大会发言。另外,还有三项研究成果在大会进行了壁报展示与交流。
- 下一篇
我知你知,全程管理 第31届全国肿瘤防治宣传周系列活动在河南省肿瘤医院启动
4月17日,河南省肿瘤医院吹响肿瘤防治宣传周的号角,联合中国抗癌协会、河南省癌症中心,由肿瘤内科、核医学科、疼痛康复与姑息医学科、泌尿外科、分子病理科及护理部七大科室围绕本届宣传周“CACA指南,我知你知,全程管理,全息发力”主题,启动第31届全国肿瘤防治宣传周 系列科普活动,为患者送上一场集科普与义诊于一体的温暖行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