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资讯 健康资讯

健康资讯

孩子语言、社交发育倒退——幕后真相竟是......

宋春兰    2025-04-21郑大三附院暨河南省妇幼保健院10944 【查看证书】

  一天,一位满脸焦虑的妈妈带着2岁半欢蹦乱跳的儿子潼潼(化名)来到郑州大学第三附属医院(河南省妇幼保健院)儿童发育行为科门诊找到了宋春兰医生。

  “您好,孩子怎么了?”

  “大夫,我家孩子春节前还会叫家里的所有人,会说句子,还会说漂亮话,‘爸爸,您炒的菜好香呀!’,可春节过后,孩子逐渐变得不说话、不理人、不看我们了,现在叫名字不答应、爸爸妈妈也不叫了,嘴里嘟嘟囔囔的说着一些话,也听不懂,眼神很少跟我们交流,想要东西就拉着大人的手,听到炒菜的声音会捂耳朵,喜欢独自玩耍,一个人反复蹦跳。我和孩子爸爸都特别焦虑,不知道孩子到底出什么情况了?”。

  宋春兰医生仔细询问孩子的既往情况,并进行了长时间地行为观察和互动,发现潼潼运动十分灵活,俊俏,很少微笑,呼名不应,不与人互动交流,没有语言,无目光对视,不会点头、摇头,喜欢自己反复装倒积木,没有分享,无共同关注,极少关注人,喜欢独自长时间面对墙反复蹦跳,陶醉在自己的世界里,自言自语,说一些难以听懂、重复、无意义的语言。结合相应的检查和评估,最后诊断为“孤独症谱系障碍、言语和语言发育障碍”。

  那么,“孤独症谱系障碍”到底是一种什么疾病呢?

  “孤独症谱系障碍”简称孤独症,又叫自闭症,是一种先天性的神经发育障碍,主要特征为社交沟通障碍、兴趣狭窄、重复刻板行为和感知觉异常。男孩居多,临床表现各异。目前病因尚不明确。近年来,全球范围内孤独症患病率均出现上升趋势。

  孤独症儿童有哪些早期行为表现呢?

  回避目光接触,缺少社交性微笑,缺乏与人交往和玩耍的兴趣,不观察和模仿他人的动作。对他人的呼唤及逗弄缺少兴趣和反应。缺乏恰当的肢体动作,多不会用点头、摇头以及手势、动作表达想法,与人交往时表情常缺少变化。不恰当地使用物品,包括旋转、排列以及对物品的持续观察,比如将小汽车排成一排,旋转物品并持续注视等。多数孤独症儿童存在语言发育延迟,存在难以听懂、重复、无意义的语言。部分儿童在正常语言后出现倒退。

 

 

  孤独症儿童的兴趣狭隘和重复刻板行为有哪些表现呢?

  孤独症儿童对某些事物或活动非常感兴趣甚至痴迷,如恐龙、地铁等,在谈话和活动时都围绕“恐龙”“地铁”。对瓶、盒、绳等非生命物体迷恋,可能爱不释手,随时携带。行为方式重复刻板,患儿常坚持用同一种方式做事,拒绝日常生活规律或环境的变化。如果日常生活规律或环境发生改变,患儿会烦躁不安。反复用同一种方式玩玩具,反复画一幅画或写几个字,坚持走一条固定路线,坚持把物品放在固定位置,拒绝换其他衣服或只吃少数几种食物等。喜欢旋转物品,自己转圈,重复蹦跳,拍手,将手放在眼前扑动和凝视。存在感知觉异常,如过分关注物体的气味、质感,反复闻物品或摸光滑的表面等。

   

  语言和社交发育倒退——需要警惕孤独症

  在孤独症儿童中,发育倒退整体发生率约为30%,发生的平均年龄为19月~21月。部分孤独症儿童在生后1~2年发育轨迹正常,但随后出现已获得技能的丧失,可涉及语言、社交、运动等多个领域,发育倒退可能是逐渐发生的,也可能是忽然出现的。因此,如果家长发现孩子语言和社交等发育倒退的现象,应特别引起重视。

  孤独症人士的天赋异禀

  大约有10%的孤独症人士有异于普通人的天赋,他们拥有特殊兴趣和特殊能力。他们在许多方面拥有“超能力”,如汉字、数字、英文字母、日期、时间表的推算、地图、绘画、音乐、记忆力、视觉加工等。他们可能知道我们不知道的东西,想到我们想不到的事情。这些“超能力”不仅能为人类社会和文化带来创新与贡献,也能在家庭、学校和职场中发挥作用。老师和家长应发现、培养和转化这些孩子的兴趣和天赋,通过提供适当的素材、玩具和活动,帮助他们展现潜能。这不但有助于他们的个人成长和成就,而且使他们能够更好地适应社会并融入其中。他们具有善良、正义、真诚、有秩序感、专注等优秀品质。社会大众对他们要理解、包容、接纳、尊重和赏识,让孤独症人士璀璨绽放天赋。 

  目前孤独症的核心症状尚无特效药物。家长如果发现孩子有语言、社交落后或倒退,或有其他异常行为表现时,建议尽早带孩子到正规医院就诊,早发现、早干预可显著改善孤独症儿童的社交、认知、语言以及适应能力。通过早期干预和持续的支持,孤独症患者可以更好地融入社会,绽放属于自己的精彩人生。

来源:郑大三附院暨河南省妇幼保健院

编辑:王净丽   审核:荣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