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资讯 健康资讯

健康资讯

怀孕后忽然想吃土,这是怎么了?

陈玲歌    2025-04-21河南省妇幼保健院6570 【查看证书】

  在云南山区,一位孕妇每天要咀嚼半斤红土;儿科诊室中,家长焦虑地描述孩子啃食墙皮、头发、毛线头的行为......这些看似怪诞的举动,实则是异食癖患者发出的特殊求救信号。

  什么是异食癖?异食癖是一种因代谢机能紊乱、味觉异常、饮食不当等引起的复杂的综合征,患者会持续啃咬、吞食无营养的物质,多见于5-10岁的儿童,大多与微量元素缺乏及心理因素有关。

   妇幼健康科普

  Part 1超越猎奇的生存本能

  异食癖(Pica)并非简单的"怪癖",最新神经科学研究发现,这种对非营养物质(泥土、冰块、粉笔等)的强烈渴求,是人类进化过程中保留下来的原始生存机制。当身体检测到铁、锌等关键元素严重匮乏时,会触发古老的大脑回路,促使我们寻找富含矿物质的替代物——就像沙漠中的动物会主动舔舐盐碱地。

  Part 2现代社会的隐秘流行

  全球约10%以上的孕妇体验过异食冲动,城市儿童患病率达5.8%(中国疾控中心2022数据)。高压环境催生新型异食行为:焦虑时啃咬手机壳、咀嚼头发、依赖性吞咽冰块等。这些现代变异形态往往被误判为减压习惯,错失干预良机。

  Part 3解码身体的"错误代码"

  临床营养学家指出:

  ● 嗜冰可能是缺铁性贫血的早期警报[1]

  ● 啃食墙面行为与锌元素缺乏高度相关

  ● 妊娠期黏土渴求与胎儿发育所需矿物质有关

  Part 4科学应对指南

  01自查四步法

  (1)持续1个月以上的规律性非营养性、非食物性摄入

  (2)排除文化习俗因素(如某些地区的食用观音土传统)

  (3) 伴随脱发、疲劳、注意力下降等生理信号

  (4)所在年龄段已能分辨食物和其他物品

  02就医黄金组合 (建议同步进行)

  (1)全血细胞分析+微量元素检测

  (2)神经心理以及发育水平的评估

  (3)腹部超声排查肠道异物

  03家庭干预

  (1)营养替代方案:增加富含铁、锌等微量元素的营养补充剂,用黑巧克力缓解"食土冲动",冻干水果替代冰块成瘾

  (2)感官替代策略:增加粗纤维等耐咀嚼食物,通过牙龈、口腔按摩等满足口腔期需求

  (3)环境重构:移除危险物品,设置"安全零食区"

  Part 5破除误解

  当身体用特殊方式诉说需求时,需要的不是异样的眼光,而是科学的解读与温柔的回应。异食癖不是怪诞的标签,而是打开健康密码的特殊钥匙——它提醒我们,在快节奏的现代生活中,或许我们都该学会更细腻地聆听身体的低语。

  Tips

  两岁以内的幼儿咬食枕头、被子、玩具等异物并非病态,因为他们还无法分辨食物和其它事物。

  参考文献:James C Barton, J Clayborn Barton et al.Pica Associated with Iron Deficiency or Depletion: Clinical and Laboratory Correlates in 262 Non-Pregnant Adult Outpatients[J].BMC Hematology ,2010,116(12):3593

来源:河南省妇幼保健院

编辑:王净丽   审核:荣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