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资讯 健康资讯

健康资讯

破除偏见,发掘潜能——ADHD家庭的成长之路和希望之光

宋春兰    2025-04-30郑大三附院暨河南省妇幼保健院1999 【查看证书】

  在郑州大学第三附属医院(河南省妇幼保健院)儿童发育行为科门诊,几乎每天都有来就诊的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DHD)患者。4年前的一天,爸爸带着7岁多的帅小伙明明(化名)一起走进了宋春兰主任医师的诊室,故事从此拉开了序幕......父子俩的故事不仅是一个关于挑战和成长的故事,更是关于爱、理解和坚持的故事。

  明明目前小学五年级,成绩名列前茅,与同学关系相处融洽,亲子关系良好,行为得当,情绪稳定,看不出与别的同学有什么两样,明明的爸爸妈妈近3年也步入了正常生活,不再因为明明而整天苦恼和争吵。但是4年前的明明可是班里出了名的“捣蛋鬼”,注意力不集中、多动、冲动、易怒、爱惹事,成了别人眼中的“学渣”,家长每天都要多次接到老师的投诉电话,感到特别焦虑。

  那么,明明是怎样从一个惹人厌烦、成绩倒数的“学渣”蜕变成一个懂事可爱、名列前茅的“学霸”的呢?让我们来一起分享“ADHD家庭的故事”吧。

  明明上一年级的时候,上课老跑神,注意力集中不足3分钟,好动,坐不住,小动作多,在座位上扭来扭去,下座位,撩惹邻座同学,课堂上随意插话、接话,干扰课堂纪律,不能按时完成作业,老师提醒、家长打骂都无济于事。明明的父母每次看到老师打来的电话,心里忐忑不安,老师建议家长带孩子看医生,而家长认为调皮捣蛋是孩子的天性,没有太当回事,并认为,“孩子长大了自然就好了,不用看医生”。

  可是,6个月过去了,孩子的行为不但没有好转,而且变得越来越严重。写作业启动非常困难,经常拖拉到夜里23:00,粗心大意,经常丢三落四。跟他说话心不在焉、似听非听,做事虎头蛇尾,东西凌乱不堪,成绩持续下降,招惹同学,亲子关系紧张,让家长头痛、崩溃、疲惫不堪。无奈之举,爸爸带着儿子来到了郑州大学第三附属医院儿童发育行为科,找到了宋春兰医生。医生经过仔细询问孩子的情况、观察孩子的行为表现,并进行了相关的检查检验以及智力、学习能力及注意力评估等,韦氏智力测试IQ 124,最后诊断为“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DHD)”。明明的爸爸易分神、不关注细节、启动困难、拖延、常丢东西、冲动易怒等,也被诊断为了“ADHD”。

  这时,家长仍然存在侥幸心理,不相信100个孩子当中大约有6个ADHD的概率竟然会轮到自己孩子的头上,而且对医生建议口服药物治疗有抵触心理,担心药物的不良作用和安全性。于是,家长又带着孩子去寻求中医治疗1年,无明显效果,作业更加困难,上课听不进去,成绩倒数后三名,冲动易怒,爱发脾气,动不动招惹同学,没有朋友,家庭生活一团糟,学校让家长陪读,父母异常苦恼。之后,明明的父母多次参加郑大三附院儿童发育行为科举办的ADHD家长培训,工作之余又阅读ADHD的相关书籍,对ADHD有了深刻的认识并做出了彻底的改变。在孩子二年级下学期的时候又带着孩子来复诊,医生再次对明明进行了ADHD评估,诊断为重度注意缺陷多动障碍,强烈建议尽快治疗。

  这次,明明的父母认真听取了医生的建议,决定并坚持父子二人同时治疗。几个月之后,明明的注意力明显好转,多动冲动行为减少,学习成绩逐步提升,课堂纪律明显好转,同学关系改善,也没有出现明显的不良作用。父子二人共同坚持药物、骑车、跑步、家长培训、行为团体等综合治疗2年多,二人的症状均较以前大大改善。目前,爸爸工作起来得心应手、井然有序;明明五年级,成绩拔尖,成了老师和同学眼中的学霸,亲子感情融洽,与同学友好相处,有较好的自我管理能力。药物停服了3月,明明持续保持上述良好的状态。

  从上面“ADHD家庭的故事”当中, 宋春兰医生结合自身的临床工作经验,有几点感悟分享给大家:

  第一、早期发现

  如果孩子在幼儿园期间经常惹祸,过分捣乱,惹人厌烦,不好管理;在学龄期和青少年期成绩下降,注意力难以集中,活动过多,行为冲动,拖延粗心,启动困难,要想到ADHD的可能。如果家长难以辨别孩子是调皮捣蛋还是多动症,请记住一个原则:如果孩子的注意力不集中或多动冲动症状影响了孩子的学业、日常生活或同伴关系等,就应及时带孩子到正规医院就诊。早期识别、诊断和规范治疗可显著改善ADHD的预后。

  第二、规范治疗

  经过对孩子仔细的病史问诊、行为观察、专业评估和诊断后,医生针对孩子的具体情况,制定个性化的综合治疗方案,治疗需要“医生-家长-学校-孩子”形成共同的治疗联盟,共同帮助孩子度过难关。ADHD的规范治疗可以全面缓解注意力不集中、多动冲动症状,改善患者的ADHD的功能损害,提高患儿及家庭生活质量。

  第三、家长无需过度担心药物的不良反应

  对于学龄期、青少年期和成人的“ADHD” 来说,药物治疗是首选。ADHD的核心症状是因为大脑前额叶皮质功能异常引起,其中,多巴胺系统和去甲肾上腺素系统起到关键作用。ADHD患儿大脑发育的某些区域比正常儿童缓慢或延迟,药物治疗的作用就是有效地调节这一神经环路在发育过程中存在激活不足或激活过度的问题,从而改善注意力不集中、多动、冲动等症状,提高学习效率。

  第四、定期随访、不随意停药

  患者治疗期间要定期随访,不要随意停药。ADHD是一种慢性神经发育障碍性疾病,需要长期治疗,治疗期间药物吃吃停停,会导致症状反复波动。ADHD症状和功能完全缓解1年以上,可在慎重评估症状、共患病和功能各方面表现后谨慎尝试停药,且停药期间定期随访并监测病情变化。

  第五、转变观念和角色

  接受现实,尊重科学。ADHD就像一个陪伴孩子长大的坏朋友,总是捣乱、搞破坏,让这些孩子的每一次的进步都更艰难。ADHD的父母需要认识到:我的孩子除了要面对其他孩子一样的压力外,还在和一个很困难的神经发育障碍做斗争,孩子非常不容易,特别需要父母的帮助!家长要做孩子成长的陪伴者和引导者,体会他们的困难所在、更好的理解和支持他们,那么孩子本身解决问题的力量就越来越强大。

  第六、态度正确,多鼓励少批评

  家长要认识到ADHD是一种疾病,并非孩子故意所为。与普通孩子相比,ADHD的孩子更需要关心、帮助和支持。理解、倾听、接纳、欣赏孩子。对于孩子的进步,哪怕是一点点,都要鼓励和表扬。对孩子过多的批评和指责,只会破坏亲子关系。而亲子关系一旦疏远了,父母根本无法帮到孩子。因此,对孩子应多鼓励赞扬、少批评指责。建立良好的行为是需要一个漫长的过程,父母不要过于心急,不要老盯着眼前的一次作业、一次成绩,要看到孩子身上的优点,挖掘其闪光点,激发孩子的内在力量。

  第七、仔细观察孩子的变化

  要按照医生的要求使用药物,不擅自增加剂量、改变用药方式,定期随访并监测相关指标,如身高、体重、血压、心率、肝功能、肾功能、心电图等。监督孩子按时按量服药,观察孩子的注意力、行为表现、学习情况及饮食、睡眠等。与老师经常沟通,了解孩子在学校的表现。用药期间如果有身体健康问题或者不良反应及时和医生沟通,切记自作主张。

  第八、关注成人ADHD

  ADHD起病于儿童期,60%~80%可持续至青少年期,50.9%可持续至成年期1。如果成人存在注意力不集中、坐立不安、冲动行为、拖延、启动困难、执行功能差、丢三落四、健忘等表现时,也要警惕ADHD的可能,应及时诊治。

  总之,如果怀疑孩子有ADHD,应尽早带孩子到正规医院就诊,早发现、早诊断,在专业医生的指导下制定个体化的综合治疗方案。治疗期间定期随访和评估,不但可以反应治疗前后的变化和疗效,还可以作为调整治疗的依据。ADHD的规范治疗可以改善ADHD患者的功能损害,减少共患疾病,促进社会功能全面恢复,提升生活质量。

  ADHD儿童和父母成长之路充满艰辛,但只要破除偏见,科学诊治,发掘潜能,就可以点亮ADHD家庭的希望之光。

  参考文献:

  1.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发育行为学组.注意缺陷多动障碍早期识别、规范诊断和治疗的儿科专家共识[J].中华儿科杂志,2020,58(3):188-193.

来源:郑大三附院暨河南省妇幼保健院

编辑:王净丽   审核:荣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