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资讯 健康资讯

健康资讯

热到受不了!高温天气,不慎中暑怎么办?

河南健康网 2024-06-143575

  连日来,北方多地遭遇了今年以来影响范围最广、强度最强的高温天气。中央气象台预计:6月13日至15日,35℃以上的高温天气依旧盘踞在华北大部、黄淮、陕西中北部、山西中南部、苏皖北部、湖北北部以及内蒙古西部和东南部、新疆南疆盆地等地。其中,河北中南部、山东西北部、河南中北部等地部分地区可达40℃至42℃以上。高温天气不仅让人体感不适,更容易引发中暑,严重者甚至危及生命。

  近日,32岁的梁先生在工地高温作业时,突然出现四肢痉挛、面赤气粗、大汗淋漓、呼吸深快、烦躁、口干口渴等症状,其工友立即拨打120急救电话,迅速送至开封市中医院自贸院区急诊科进行救治。

  入院后,急查心电图示窦性心动过速,随机血糖8.4mmol/L,给予吸氧、心电监护、镇静、迅速补液、补充电解质,抽血化验后考虑:热射病、高乳酸血症、电解质紊乱等。经降温、持续补液,患者症状逐渐缓解,转危为安。

  中暑的常见表现有哪些?

  皮肤红热体温上升、心跳加速、体感乏力肌肉痉挛、头晕判断力下降、呕吐。

  如何有效防暑降温?

  01穿衣方面

  穿衣方面要选择易吸汗、宽松、透气的衣物,宜穿浅色衣服,减少对太阳辐射的吸收。

  02饮食方面

  饮食宜清淡,可适量饮凉茶、绿豆汤等不可过度吃冷饮。

  03空调房中

  进出空调房间注意适应室内外温差,适当增加午休,保证睡眠时间。

  04外出活动

  高温天气下,建议尽量减少户外活动,避免长时间在太阳下暴晒;若需出行要采取必要防护措施,如打遮阳伞、涂抹防晒霜等,并带上充足的水和防暑药品;开车要注意检查车况。

  高温防暑谨防五个误区

  误区一 只有白天在户外才会中暑

  夏季黄昏时分,尤其雨后如果湿度过高,同样存在中暑风险。另外,在通风散热条件太差的室内,也可能导致中暑。提醒老人等中暑高危人群,即使在家不出门,也应做好通风散热,以免中暑。

  误区二 外出长时间戴帽子可以防中暑

  炎炎夏日,在外长时间戴帽子会分泌大量汗水,在帽子形成湿热的小环境,令头部温湿度升高,引发中暑。建议不定时拿下帽子,及时擦干汗水,给头部通风散热。

  误区三 大量出汗后“牛饮”补水

  伏天人体容易出汗,同时伴有电解质的流失。如果此时大量喝水,会导致出现“稀释性低钠血症”,严重可导致脑水肿昏迷。可少量多次饮水,每隔15:20分钟补水200毫升。同时要额外补充盐分和矿物质,也可适当饮用淡盐水或运动饮料。

  误区四 中暑很常见不至干有生命危险

  日常生活中,很多人觉得中暑出汗很常见,往往不以为意继续在高温下作业。普通中暑发展为热射病需要一个过程,如中暑后还继续暴露在高温环境中,症状将会加重,一日发展为热射病,进入昏迷状态,随时可能危及生命。

  误区五 中暑后吃退烧药降瀛

  中暑发热的机理与细菌或病毒感染引起的发热不同。中暑导致的发热,是因为人体的散热中枢受阻造成的热量在体内积聚,不能通过出汗来散发热量;而退烧药王要通过身体发汗来达到降温目的,中暑后服用退烧药会适得其反。因此中暑后首选物理降温。

  来源:开封市中医院

编辑:刘斐斐   审核:河南健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