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资讯 健康资讯

健康资讯

警惕!孩子可能是“假专注”

河南健康网 2024-12-13郑州大学第五附属医院5842

  最近有不少家长反映,孩子看手机、看动画片的时候很专注,而且一看就是很久,身体一动不动,叫名字也没有反应,但是一接触到学习,就走神分心,坐不住,扭来扭去,一会要喝水,一会要上厕所,五分钟也坚持不下来。这到底是什么原因呢?

  其实看电视的专注力和看书学习的专注力,不是一种专注力,高度集中于动画片的孩子不是真正的注意力集中,其实是“假专注”。

  想要了解这一问题,就要先了解注意的发展。

  注意是一切认知活动的开始。人对某一部分或一方面环境的选择性警觉,或对一种刺激的选择性反应就是注意力。注意分为无意注意和有意注意。前者是在感知发育基础上自然发生的,无需意志努力的注意;后者是自觉的、有目的的注意。婴儿期以无意注意为主,随着年龄的增长、语言的丰富和思维能力的发展,逐渐出现有意注意。有意注意不是天生就有的,而是随着大脑的发育水平逐渐形成并成熟起来的。

  无意注意是指没有预定目的、无需意志努力、不由自主地对一定事物所产生的注意。它是由外界刺激直接引起的,个体在不经意间就会对某个事物产生关注。这种注意方式通常是由环境中的新颖、有趣或强烈的刺激所引发的,例如突然的声音、鲜艳的颜色或意外的动作等。在幼儿的成长过程中,无意注意起着主导作用,帮助他们快速捕捉和感知周围环境中的重要信息。动画片就是这样生动且多变的刺激物,非常符合幼儿阶段的注意力特点。

  有意注意是指有预定目的、需要意志努力、主动地对一定事物所产生的注意。与无意注意不同,有意注意是个体在意识控制下,为了实现某个目标或完成任务而主动地将注意力集中在特定的事物上。这种注意方式需要个体的积极参与和调控,可以维持较长时间的注意,并且不易受到外界干扰。在学习、工作和日常生活中,有意注意都发挥着重要作用,它帮助人们更好地集中注意力于重要的信息和任务上,提高工作效率和生活质量。家长重视的“专注力”指的就是有意注意。

  专注于动画片的孩子,运转的是无意注意,而看书、上课、写作业等和学习有关的事情,需要的则是有意注意。儿童在看电视时,大脑其实是处于“休息”状态,孩子不需要去思考,只是被动地接受视听的信息即可,这就形成了孩子看电视的时候“很专注”的假象。但学习不同,不仅需要调动视听系统,还需要手眼协调、触觉区辨、前庭神经反应等,大脑要不停地处于运转状态。过早过久让孩子观看电子产品不仅不能培养孩子专注力,还会破坏其专注力的发展,而孩子的被动注意系统一旦开启,主动注意就会被降低。

  因此孩子看电视专注而学习不专注,并不是孩子没有把心思放在学习上,而是孩子在学习时所需要的主动注意本身不足。那么,家长在日常生活中,要如何帮助孩子锻炼主动注意呢?

  1、设定看电视、玩手机的时间限制

  3岁之前做到不让孩子接触电子产品。如果孩子非要看,也应该规定好时间,每天看电视和看手机的时间不宜过长。

  2、创造无干扰环境

  在孩子学习或进行其他需要集中注意力的活动时,家长应确保周围环境安静、整洁、无干扰,尽量不要去打扰他,比如喂水、喂水果等,这种突如其来的关心是专注力的杀手。

  3、合理安排时间

  根据孩子的年龄和注意力特点,合理安排学习和休息的时间,避免让孩子长时间连续进行同一种活动,适时进行休息和放松,以保持注意力的持久性。

  4、使用生动有趣的教学方式

  利用孩子感兴趣的内容或游戏来吸引他们的注意力。通过有趣的故事、游戏或活动,让孩子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和成长。

  5、给予正向反馈和鼓励

  当孩子表现出良好的注意力时,及时给予肯定和鼓励。这可以增强孩子的自信心和动力,使他们更愿意主动集中注意力。

  6、培养孩子的自我控制能力

  通过一些需要意志努力的活动,如阅读、绘画、手工制作、户外游戏等,来锻炼孩子的自我控制能力,这些活动不仅有助于孩子的发展,还能减少对电视和手机的依赖。

  7、关注孩子的情绪状态:

  情绪状态对孩子的注意力有很大影响。有时候孩子沉迷于电视和手机是因为缺乏其他情感寄托或兴趣爱好。家长应关注孩子的情绪变化,了解他们的需求和兴趣,给予适当的关爱和支持。

  8、不要随意给孩子贴上专注力差、多动症的标签

  不同年龄段的孩子,注意力集中时长是不同的,一般情况下,孩子的注意力是随着年龄的增长而不断延长的:一般来说,1岁以下的儿童集中注意的时间不超过15秒;3~5岁儿童集中注意的时间约为5~15分钟;6~8岁儿童集中注意的时间可达15分钟左右;10~12岁儿童集中注意的时间可达25~30分钟。这里说的注意力集中时间,指的是孩子进行读书、学习、写字等需要花费精力保持专注进行活动时的时长,而不是说孩子看电视、玩手机的注意力时长。如果孩子坐不住,总是动来动去,专注力不行,首先要考虑孩子的年龄因素,了解注意力时间发展的客观规律,而不是直接判定是孩子专注力不足。

编辑:张凡   审核:荣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