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资讯 健康资讯

健康资讯

郑大一附院韩新巍团队多项介入封堵创新技术在国际知名期刊发表

河南健康网 2025-03-0650448

  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韩新巍教授团队在消化道和呼吸道等非血管腔道瘘介入治疗中取得多项技术新突破。团队成员任克伟、李宗明、李亚华联合郑大一附院医学3D打印中心合作治疗生理腔道瘘的4种介入封堵创新技术,分别于2023年9月、2024年3月、2025年1月和2月发表在国际知名期刊《Endoscopy》。为各种难治性瘘、顽固性瘘等疑难病症及创新介入治疗新技术提供了新思路。

  非血管腔道瘘病情复杂,瘘口位置与大小千差万别,瘘道走行千奇百怪各有特色,瘘口经久不愈带来的局部和全身危害更是难以评估。传统治疗方法效果差、创伤大、并发症多。郑大一附院介入科研究团队通过多学科协作与技术创新,为不同腔道的不同类别瘘提供精准个体化介入封堵解决方案。 针对恶性胃-结肠瘘,韩新巍教授团队采用肠道支架联合血管塞相结合的治疗方案,以肠道内支架封堵结肠侧瘘口,以血管塞封堵结肠与胃之间的瘘道,成功闭合瘘口和窦道,维持胃腔正常进食,肠道通畅排便,患者吃、喝、拉的日常生活完全恢复正常。 针对食管癌术后胸腔胃-纵膈-支气管瘘,韩新巍教授团队采用食管覆膜支架联合血管塞及组织胶的综合应用,以二端膨大的特型食管覆膜支架封堵管型胸腔胃的瘘口,以组织胶堵塞纵膈窦道,以血管塞封堵支气管侧瘘口,成功封堵瘘口并闭合窦道;或者以血管塞子和栓塞钢圈结合封堵瘘口与窦道,使患者恢复经口正常饮食和生理活动,有效控制纵膈和肺部感染,维护正常肺部结构和呼吸功能。 针对复杂胸腔胃气道瘘,韩新巍教授团队与郑大一附院医学3D打印中心团队协同合作,打印气道模型辅助特型的气管支气管覆膜支架设计及选择封堵器,术前先在体外验证封堵效果,采用个体化气管支气管支架和封堵器成功封堵双侧瘘口,恢复患者正常饮食和呼吸功能,恢复平卧休息和走路活动,有效控制肺部感染,患者生活质量显著提高。

  据悉,韩新巍教授团队长期致力于非血管腔道疾病的介入治疗临床和基础研究,其自主研发的系列呼吸道、消化道支架广泛应用于临床,郑大一附院也成为全国各地难治性瘘、顽固性瘘治疗的集结地,是这些疑难病例治愈瘘口的希望之地。 韩新巍团队相关科研成果获得多项省部级奖励,编辑出版了《Airway Stenting in Interventional Radiology》《生理腔道疾病介入放射学钳夹活检术》《气管支气管疾病介入放射学内支架治疗》等专著,连续举办国家级继续教育项目“非血管腔道微创介入新技术培训班”,将创新技术向全国推广普及,为全国200余家二级、三级医院培养技术骨干千余名,推动优质医疗资源普惠化,造福患者数以万计。

  来源: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编辑:刘斐斐   审核:河南健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