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资讯 健康资讯

健康资讯

胖=癌症帮凶?权威发布防癌减肥指南,速收藏

河南健康网 2025-04-0229109

  每天跑步5公里,结果体重没降,饭量却翻倍了,这科学吗?那些年不吃晚饭的人,后来都瘦了吗?更可怕的是,肥胖可能还会致癌?!

  国家版减肥指南发布后,肥胖这一公共卫生危机再次引发关注。我国超重肥胖人群已突破6亿,相当于每两人中就有一人"超标"!肥胖不仅是体型问题,更与高血压、糖尿病、心管病变及癌症深度关联。世卫组织数据显示,肥胖者全因死亡风险较健康人群高出50%-100%,换句话说,胖真的会"要命"!

  带着网友们的"灵魂拷问",我们特别邀请了河南省肿瘤医院健康管理中心的专家,聊聊如何科学“甩肉”。

  Tips:科学甩掉的不仅是赘肉,更是给癌细胞"断粮"!科学减肥,把癌症风险"瘦"到最低。

  肥胖如何养癌?六大致癌通道

  河南省肿瘤医院健康管理中心负责人吴红波介绍,肥胖通过慢性炎症、激素紊乱、代谢失调和免疫抑制等多重机制为癌细胞提供生长条件,这些变化共同构成了癌症发生的多重危险因素,增加癌症风险。

  01慢性炎症环境——癌症的“温床”

  脂肪组织过度增生会引发炎症细胞浸润,释放促炎因子(如IL-6、TNF-α),导致全身性低度炎症,持续损伤DNA并促进细胞异常增殖,为癌症发生创造条件。

  02激素失衡——癌细胞的“生长信号”

  脂肪组织具有内分泌功能,肥胖会导致:雌激素水平升高→刺激乳腺、子宫内膜等靶器官细胞过度增殖;胰岛素抵抗→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GF-1)增加,促进肿瘤生长。

  03脂肪因子异常——抑癌机制的“失效”

  瘦素(Leptin)升高:促进血管生成,加速癌细胞营养供给;脂联素(Adiponectin)降低:削弱其抑制肿瘤生长的保护作用。

  04肠道菌群紊乱——致癌物的“工厂”

  肥胖改变肠道菌群结构,促使有害菌代谢产生次级胆汁酸等致癌物质,长期积累可损伤肠道黏膜,增加结直肠癌风险。

  05氧化应激——DNA的“隐形杀手”

  脂肪堆积导致活性氧(ROS)过量产生,攻击DNA并诱发突变,加速细胞癌变进程。

  06免疫监视功能下降——癌细胞的“逃脱术”

  肥胖会抑制免疫细胞(如NK细胞、T细胞)功能,降低机体识别和清除癌变细胞的能力,使肿瘤更易发展。

  可见,身上的赘肉不只是影响颜值,更在悄悄为癌细胞“铺红毯”。但是,这个致癌风险完全可控——科学减重就是最好的“防癌疫苗”!

  肥胖致癌怎么防?六招筑起防癌墙

  河南省肿瘤医院健康管理中心副主任技师马雯解释,虽然肥胖是多种癌症的重要危险因素,但通过科学的生活方式干预可有效防控。从饮食结构调整、规律运动、体重管理等方面入手,建立健康生活习惯,可降低相关癌症的发病风险。以下是基于最新研究和权威指南总结的“六道防火墙”策略。

  01调整饮食结构,优选抗癌食物

  蔬菜多样化:多吃十字花科蔬菜(西兰花、花椰菜)和深色绿叶菜(菠菜),富含异硫氰酸盐,可降低肺癌、胃癌风险。

  增加Omega-3脂肪酸摄入:如鲑鱼、沙丁鱼等,减少结直肠癌和乳腺癌风险。

  避免“三高”食物:包括高脂、高糖、高盐,如炸鸡、奶油蛋糕、咸鱼等。

  戒含糖饮料:包括“零糖”饮料(可能扰乱代谢),建议以水、淡茶替代。

  02科学控体重,远离肥胖

  限能量平衡膳食:男性每日1200-1500kcal(千卡),女性1000-1200kcal(参考《成人肥胖食养指南2024》)。或每日减少500-1000kcal(降低总能量30%-50%)。

  调整进餐顺序:汤→蔬菜→蛋白质→主食,减少总热量吸收。

  规律进餐:早餐必吃,晚餐在17:00-19:00完成,餐后禁食(可饮水)。

  03坚持运动,打破久坐

  有氧运动:每周150-300分钟中等强度(快走、游泳),降低乳腺癌、肠癌风险。

  抗阻训练:每周2-3天(隔日1次),每次10-20分钟(举哑铃、弹力带),增肌提代谢。

  避免久坐:每小时起身活动3-5分钟,保持挺腰收腹,减少腹部脂肪堆积。

  04戒烟限酒,切断致癌诱因

  彻底戒烟:肥胖叠加吸烟,癌症风险倍增。

  严格限酒:酒精增加肝癌、乳腺癌风险,肥胖者更需控制(男性≤25g/日,女性≤15g/日)。

  05规律作息,科学减压

  睡眠管理:每晚7-9小时,23点前入睡(避免褪黑素分泌不足)。睡前1小时远离手机/电脑蓝光。

  压力调控:每日10分钟冥想/瑜伽,降低皮质醇(减少内脏脂肪堆积)。

  06精准筛查,早防早治

  肥胖人群需进行个性化癌症筛查(根据家族史、基础病调整)。从饮食、运动、代谢到筛查形成闭环,尤其需关注内脏脂肪和代谢指标(如血糖、血脂),定期体检可降低40%-60%肥胖相关癌症风险。如以下几项:

  前列腺癌(男性>50岁):每年PSA检测。

  肝癌(合并脂肪肝/肝炎):每3-6个月查腹部B超+AFP。

  结直肠癌(肥胖者风险高1.5-2倍):40岁起每年粪隐血,阳性则肠镜;高危人群(如家族史)30岁起筛查。

  乳腺癌(女性>40岁):每年乳腺超声+钼靶。

  子宫内膜癌(肥胖女性):定期妇科检查+阴道超声+CA125。

  专家介绍

  吴红波,河南省肿瘤医院健康管理中心负责人,主任医师、肿瘤学博士 ,中国老年保健协会胸部肿瘤精准治疗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抗癌协会个案管理专业委员会常委中国医学教育协会肿瘤转移专业委员会常委中国医学教育协会肿瘤化疗治疗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抗癌协会光动力专业委员会委员北京肿瘤病理精准诊断研究会青委会副主任委员河南省抗癌协会肿瘤化疗专业委员会常委兼青委副主任委员河南省生命关怀协会肺癌专业委员会副主委美国哈佛医学院达纳法伯癌症中心访问学者《Cancer》中文版、《肿瘤研究与临床》《河南医学研究》等杂志编委。 

  扫码即可预约挂号

  坐诊时间:周一上午

  马雯,河南省肿瘤医院健康管理中心副主任技师、硕士研究生,健康管理师,主管营养师河南省医院协会健康管理分会委员,从事健康管理工作十余年核心期刊发表论文10余篇承担国家重大卫生公共项目-河南省城市癌症早诊早治筛查工作承担河南省重大科技专项-人群队列研究的肺癌筛查工作河南省健康管理学会第一届科普能力大赛三等奖

  来源:河南省肿瘤医院

编辑:刘斐斐   审核:荣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