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资讯 健康资讯

健康资讯

学会以下几点,轻松get良好亲子关系

巫珊    2024-12-2362971 【查看证书】

  孩子的基础性格、人格与基础信赖期的关系密不可分。孩子性格形成的根源,与所处的原生家庭有着密切的联系,而原生家庭不仅影响着孩子成长的心理,还是父母建立与孩子基础性信赖期的关键,是孩子自我认知产生的基础和孩子亲密时期家庭经营的基石。营造一个轻松愉快的家庭氛围,做好亲子沟通,有助于幼儿早期性格的形成。小朋友处于对世界的探索阶段,偶尔不听话属于正常现象。家长应摆正心态,避免对孩子发脾气,尽量耐心沟通。以身作则给孩子树立一个好榜样。

  夸奖

  学会夸奖孩子。夸奖孩子是在不断肯定孩子做得对做得好的地方,是在不断告诉孩子他应该做什么。当父母习惯了去看到孩子做的好的地方,就会越多的看到孩子好的地方,亲子关系也会越来越融洽。另外,夸奖孩子的时候尽量避免说一些笼统的话语,例如:“好孩子”,“真乖”等,而是要尽量指出孩子具体哪里做的好。比如:孩子玩玩玩具后,主动收拾了玩具,可以对孩子说:“哇,你主动收拾玩具,都不用妈妈提醒,你真棒”。带孩子在餐厅吃饭,孩子没有大声吵闹,可以对孩子说:“你在餐厅吃饭没有大声喧哗,你真是个有礼貌的好孩子”等等。

  陪伴

  宝宝在不同的时期会产生不同的心理与能力,在这些关键时期,需要爸爸妈妈正确的指导和示范。早期陪伴对于孩子一生有着重要的影响,因此早教中父母角色与家庭情绪是与孩子建立亲密关系的重点,孩子成长的各个时期里,父母和家庭对孩子的影响也是不一样的。 首先在日常生活中,多观察了解孩子的喜好。了解孩子喜欢的食物,玩具还有游戏活动等。

  专注力

  父母是孩子出生以后接触最多的成年人,家庭是孩子生活最重要的环境,父母身上的任何事物都会是影响孩子的因子,包括父母的情绪、态度等。幼儿专注力的培养影响着亲子关系。它不仅影响孩子的学习能力,还对孩子的整体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以下是一些有效的策略和方法,可以帮助家长在亲子互动中培养孩子的专注力。营造安静的环境,为孩子创造一个安静、无干扰的学习和游戏环境。孩子在专注做某件事情时,如阅读、画画或拼图,不被打扰。减少外源性刺激:家中的布局应简洁有序,避免过多的玩具和杂物,以减少孩子的分心机会。制定时间计划:帮助孩子建立时间观念,通过设定明确的时间段来专注于某项活动,如“10分钟内专心画画”。坚持运动:适量的体育活动有助于孩子体内多巴胺、血清素和正肾上腺素的分泌,这些化学物质有助于提升孩子的专注力和情绪管理能力。亲子互动游戏:通过一些专门的亲子游戏来锻炼孩子的专注力,如接抛球、玩具滑梯、天外飞纸和障碍取物等游戏,这些游戏不仅能增强孩子的注意力,还能增进亲子关系。避免高压环境:家长应避免对孩子施加过大的压力,如吼叫、批评等,这些行为会让孩子的大脑分泌压力荷尔蒙,影响注意力和记忆力。鼓励孩子等待和忍耐:通过生活中的情景,如排队等待、延迟满足等,培养孩子的耐心和忍耐力,这对提升专注力也非常有帮助。通过这些策略和方法,家长可以在亲子互动中有效地培养孩子的专注力,同时增进亲子关系,让孩子在快乐中成长。

  养成习惯

  注重培养孩子的好习惯。亲子关系的培养不仅仅是单纯的培养关系,家长还是要把握亲子关系从而对孩子进行好习惯的养成,家长和孩子可以一起学习阅读,一方面培养了孩子的阅读兴趣,另一方面让孩子感到家长对自己的重视和关爱,在孩子内心是很大的激励。幼儿亲子习惯养成是一个重要的教育过程,它涉及到多个方面,包括生活习惯、学习习惯、社交习惯等。以下是一些关键的方法和策略,可以帮助父母有效地培养孩子的习惯。榜样示范:父母是孩子的榜样,他们的言行举止对孩子有着深远的影响。父母应该以身作则,展示良好的行为习惯,如整理房间、按时作息等。明确规则:为孩子制定明确的规则和行为准则,让他们知道什么是可以做的,什么是不可以做的。规则应该简单明了,易于理解,并与孩子的年龄和发展阶段相适应。正面激励:使用正面激励来强化孩子的良好行为。当孩子表现出良好的行为习惯时,给予他们表扬、鼓励或小奖励。这可以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和动力,促使他们继续保持这些行为。一致性和坚持:在家庭中保持一致的教育方法对孩子习惯的养成至关重要。父母和照顾者应该共同遵守规则,并对孩子的行为保持一致的要求。此外,培养习惯需要时间和耐心,父母应该坚持不懈地引导孩子。通过这些方法和策略,父母可以帮助孩子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为他们的未来打下坚实的基础。

  尽量不对孩子说不

  经常性的告诉孩子“不要做”,不仅不能帮助孩子建立好的行为,长期使用甚至会产生一些不良的效果。当父母说太多“不要”的时候,孩子自己也会焦虑,觉得自己经常做错事情,长此以往会影响孩子的自信心。同时也会逐渐建立了一个负面的亲子关系。当父母太多的使用“不”字,有时候孩子停下来了,有时没有,但是家长也没有跟进,渐渐地,“不要”这个词失去了应有的作用。在生活里与孩子的相处中,也不是完全不能不说“不”字,如果完全避免用负面词汇,也会给孩子构建一个非自然的正面环境,会使孩子对“不”字完全没有接受能力。当父母要对孩子说“不要”做哪些事情时,要保持口气严肃,需要让孩子明白事情的严重性。这样才能保证“不”字的真正意义,并起到应有的作用。

  郑大五附院儿童康复医学部是河南省儿童自闭症康复中心,河南省康复医学工程研究中心,河南省儿童早期发展与评估工程研究中心,河南省残疾人联合会儿童行为矫正中心,河南省小儿脑瘫康复治疗培训基地,自闭症儿童抢救性救助治疗培训基地和智力障碍儿童康复治疗培训基地,是河南省首家医教结合治疗自闭症定点医疗机构。承担郑州大学康复治疗专业博士、硕士及本专科生的教学工作,是河南省中小学教师、郑州市幼师的培训和全省留守儿童应用心理特殊教育指导任务,是集诊断、治疗、评估、训练、救助为一体的康复机构。

  作者:郑州大学第五附属医院儿童康复医学科 巫珊

编辑:刘斐斐   审核:荣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