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HPV知晓日 | 科学预防宫颈癌指南,每个女生都该知道
每年的3月4日是“国际HPV知晓日(HPV Awareness Day)”,由国际乳头瘤病毒学会(IPVS)于2018年发起,旨在提升公众对HPV的认知及防范意识,为女性健康筑起一道坚实的防线。
科学预防HPV感染,包括疫苗接种、基础防护与定期筛查,三者缺一不可,共同构成了抵御宫颈癌的全方位策略。下面,带您全面了解科学预防HPV的相关知识!
HPV疫苗,构筑预防感染的首道防线
HPV疫苗,作为全球首个能够预防癌症的疫苗,其原理在于通过模拟病毒抗原,刺激人体产生相应的抗体,从而有效阻断高危型HPV的感染路径。目前市场上流通的疫苗主要有三类:

接种指南:
1、最佳时机:首次性行为前接种效果最佳,但即便已有性行为或HPV感染史,接种仍能有效预防其他型别的感染。
2、接种程序:共需接种3剂,按照0、2、6月的间隔时间完成。
3、注意事项:妊娠期女性建议暂缓接种,哺乳期及过敏体质者需咨询医生意见。
基础预防,切断传播链的关键所在
HPV主要通过性接触传播,但也可通过皮肤黏膜的间接接触(如共用浴巾、医疗器械污染)或母婴垂直传播。因此,日常防护至关重要:
1、安全性行为:正确使用避孕套可降低感染风险,但无法完全阻断,建议固定性伴侣,避免过早性行为。
2、良好卫生习惯:避免共用贴身物品,接触公共设施后及时洗手。
3、增强免疫力:均衡饮食、规律作息、适度运动,远离吸烟酗酒等不良习惯,以维持强大的免疫系统。
定期筛查,早发现早治疗的“金钥匙”
由于HPV疫苗无法覆盖所有高危型别,且疫苗的保护效果并非终身有效,因此定期筛查显得尤为重要:
1、筛查项目
TCT(宫颈细胞学检查):检测宫颈细胞的异常变化。
HPV DNA检测:直接明确是否存在HPV感染。
联合筛查(TCT+HPV):准确性更高,特别推荐给30岁以上的女性。
2、筛查频率
21至29岁:每3年进行一次TCT检查。
30至65岁:每5年进行一次联合筛查,或每3年进行一次TCT检查。
65岁以上:若既往筛查结果均正常,可考虑终止筛查。
3、异常处理
若发现HPV持续感染或细胞病变,需进一步进行阴道镜活检,根据病理结果决定是随访还是治疗。
破解常见误区,传递科学之声
误区一:HPV感染=私生活混乱
HPV感染极为普遍,80%的女性在一生中可能感染,但多数可通过自身免疫力清除。
误区二:接种疫苗后无需筛查
疫苗并未覆盖所有高危型别,定期筛查仍然不可或缺。
误区三:男性无需关注HPV
男性同样可能成为HPV的携带者,并可能引发肛门癌、口咽癌等,接种疫苗不仅保护自己,也保护伴侣。
“国际HPV知晓日”不仅是一个纪念日,更是一次全球性的健康呼唤。预防宫颈癌,需要我们每个人的共同努力。通过接种疫苗建立免疫屏障,践行安全的性行为习惯,配合定期的筛查,每一位女性都能成为自己健康的第一守护者。让我们携手并进,用科学知识武装自己,以积极行动抵御风险,共同守护生命之花的绚烂绽放。
来源:郑州大学第二附属医院
编辑:王净丽 审核:荣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