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视频 科普视频

科普视频

这些美味佳肴竟是“三高”的帮凶

2024-07-037368

  洪荒岁月的炉火明灭,时代巨变的潮水起落,最终,化作柴米油盐酱醋茶。饮食跳脱生存欲望的局限,顺势而为繁忙生活的慰藉。而高盐、高糖和高油饮食带来身体内部环境失衡,尤其是肝脾肾三脏纷纷亮起红灯,血压高在肝,血糖高在肾,血脂高在脾,预防“三高”,重在“三减”!

  今天,河南健康网特邀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脾胃肝胆科副主任刘江凯,与各位聊聊“三减”对于“三高”的重要意义。

  “三高”饮食对健康的危害

  “三高”饮食会引起“三高”的相关症状,如高血压、高血脂和高血糖。从中医上讲,“三高”病症会造成肝、脾、肾、心这些脏腑的损伤。肾脏主水液代谢,摄入盐分过多会增加肾脏负担,导致水液代谢紊乱,增加高血压、脑卒中、冠心病等心脑血管疾病发生风险;高盐、高脂和高油饮食对脾胃的影响非常大,脾胃为后天运化之本,对饮食水谷精微代谢起非常关键的作用,“三高”饮食会增加脾胃负担,导致脾胃运化功能下降,久而久之就会出现消化不良、腹胀等症状,增加高脂血症、脂肪肝、糖尿病的发病风险。

  中医对“三高”的认识

  中医典籍并没有“三高”病症的记载,但是一些疾病和“三高”病症的关系非常密切。

  中医里有很多疾病和症状都和血压高有关,如眩晕、头痛、心悸、失眠等。长期高血压会引起心脑血管疾病,如脑卒中、冠心病等,也会导致肾脏损伤;高血糖与中医消渴病相对应,一般认为消渴和阴虚燥热、脾虚的关系比较密切,会出现多饮多食、多尿消瘦等症状,引起肥胖、脂肪肝、糖尿病及其并发症出现,对健康危害非常大;中医认为过食肥甘厚腻引起膏粱之变的相关症状和高脂血症的相关表现相符合。血脂控制不佳会引起脂肪肝、脂肪性肝炎,有引起肝纤维化、甚至肝硬化的风险,它也是导致心脑血管病直接的高危因素。

  中医治疗“三高”不仅仅是控制症状,还注重整体调节和预防。在调整饮食和生活方式的同时,中医临床治疗高血压、高血糖及其并发症时,还会使用脐针疗法,通过针刺肚脐处神阙穴达到平衡阴阳,治疗疾病的目的。

  践行“三减”对预防控制“三高”的影响

  高血脂、高血压、高血糖和高油、高盐、高糖饮食关系密切,如今国家在大力提倡“三减”,正因为减油、减脂、减糖这三个因素对健康影响非常大,通过“三减”就能减少引起“三高”的危险因素,相应地降低患“三高”病症的风险。

  比如通过控油就可以减少高血脂引起的脂肪肝、动脉粥样硬化、脑卒中这些疾病的发病风险;通过控糖可以减少肥胖、糖尿病及糖尿病引起的冠心病等并发症的发病率;通过控盐就可以减少高血压、心脑血管病及中风病发病率。

  生活中如何做到“三减”

  刘江凯表示,在饮食中做好“三减”需要严格地控制盐、油脂、糖的摄入量,按照中国的膳食指南要求,通常每人每天的摄入量小于6克较为合适,口感不够可以通过其他调味品适当补充;油脂摄入量控制在每人每天摄入25到30克,建议使用标有刻度的油壶,根据家里人口定量使用;另外糖的摄入,建议每天每人不超过50克,一般日常饮食已经满足糖摄入量的要求,因此三餐外尽量要减少蛋糕、巧克力、饼干、奶茶等高糖食品的摄入量;另外可以适当增加蔬菜、粗粮、膳食纤维的摄入,达到营养均衡的效果。

  此外,刘江凯强调,预防“三高”除了严格控制饮食外,还要注意运动、睡眠、心情调节。通过运动可以消耗体内过多的热量,减少过多的脂肪,对预防高血压、心脑血管病都是非常有帮助。同时,保持良好的睡眠,良好的心情也是预防高血压等疾病的好方法。

  践行“三减”是预防“三高”为首的慢性病的重要措施,重视饮食管理,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用减法提高健康质量。

  专家简介

  刘江凯,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脾胃肝胆科副主任,医学博士,主任医师,硕士研究生导师,河南省中医药拔尖人才。国家区域中医(肝病)诊疗中心医疗部主任,中心副主任。中华中医药学会肝胆病分会青年副主任委员;河南省中医药学会脾胃病分会常务委员,河南省中西医结合学会肝病分会常务委员。

  擅长如:病毒性肝炎、肝硬化、脂肪肝、酒精肝、胆囊炎、急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等肝胆及胃肠疾病救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