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资讯 健康资讯

健康资讯

孩子极端多动、社交障碍 幕后真相竟是......

宋春兰    2025-02-2453858

       一天,一位焦虑的妈妈带着长得俊俏的7岁儿子明明(化名),来到郑州大学第三附属医院(河南省妇幼保健院)儿童发育行为科门诊找到了宋春兰医生。

  “孩子妈妈,您好!有什么困难需要帮助吗?”

  “大夫,孩子的问题已经困扰我好几年了,孩子越大我越发愁,尤其是上小学之后更令我头痛,他特别多动、不懂规矩、没有朋友,随意离开座位和教室,不遵守纪律,不会很好地排队,不服从老师的管教,感兴趣的课听得很认真,不感兴趣的就不听,上课的时候老师反映自言自语,有时会突然大笑几声,扰乱课堂,老师提醒也没用。写作业也非常困难。下课后总沉浸到自己的世界里,喜欢转圈。他平时不知道与别人如何相处,不会处理矛盾,也不会与同学建立友谊,爱把玩笑当真,爱发脾气,生气了会抓别人的衣服甚至打人。我每天都害怕接到老师的电话。”

  “他有没有对什么特别感兴趣?”

  “他从小对汉字、数字都特别感兴趣,我们也没有刻意教过,孩子3岁时就能认识3000多个汉字,会100以内的加减法,圆周率能背140位。”

  “孩子有哪些优点呢?”

  “他记忆力非常好,记忆汉字、数字、古诗、课文、路线、地点很快,运动能力非常强,跑得很快,精力旺盛,不知道疲倦。”

  宋春兰医生通过对明明既往情况的仔细询问和长时间的行为观察和互动,发现明明英俊、运动灵活,表情不够丰富,规则性差,我行我素,沉迷于自己的世界里,互动交流差,不会一来一回地对话,有时答非所问,对自己感兴趣的内容和话题滔滔不绝,不管别人愿不愿意听,目光很少注视人,反复双手握拳对碰,尖叫,自言自语,重复语言,音调缺乏抑扬顿挫。结合相应的评估,最后诊断为“孤独症谱系障碍”。

  郑州大学第三附属医院/河南省妇幼保健院儿童发育行为科门诊经常碰到这一类的孩子。他们有些与众不同,行为、情感比较幼稚、与孩子的年龄不太符合;注意力往往很不集中,但对自己感兴趣的内容又非常集中;常常以“自我为中心”,对于老师和家长的指令往往置若罔闻;情绪比较波动,有时难于控制;非常不善于和小朋友交流,部分孩子经常和同学发生冲突。

  那么,“孤独症谱系障碍”到底是一种什么疾病呢?

  “孤独症谱系障碍”简称孤独症,又称自闭症,是一种先天性的神经发育障碍,主要特征为社交沟通障碍、兴趣或活动范围狭窄以及重复刻板行为。男孩居多,临床表现各异。近年来,孤独症发病率呈上升趋势。

  孤独症谱系障碍有哪些主要表现呢?

  第一、社会交往障碍

  孤独症儿童在婴儿期即缺少眼神对视、呼名反应、社会性微笑及情感互动。他们不同程度地缺乏与人交往的兴趣,不主动发起互动,也缺乏正常的交往方式和技巧。因而无法建立伙伴关系,这一障碍在不同的年龄发展阶段又呈现出不同的表现形式。他们希望别人按他的规则去玩,却不能遵守别人的规则,做事不考虑别人的感受。

  第二、兴趣狭隘、刻板行为和感知觉异常

  孤独症儿童对某些事物或活动非常感兴趣甚至痴迷,如恐龙、地铁等,在谈话和活动时都围绕“恐龙”“地铁”。行为重复刻板,如晃手、走固定的路线、吃固定食物、穿同一件衣服、反复开关门、坐电梯等。喜欢旋转物品,自己转圈,反复蹦跳。对于各种感觉刺激反应可能过度或不足,如过分关注物体的气味、质感,听觉高敏等。

  第三、言语交流困难

  多数孤独症患儿语言发育迟缓,甚至无语言,言语理解能力和运用能力受损,常不会启动交流、维持交谈,或反复说其感兴趣的话题,而不关注他人的反应。可能存在自言自语、重复语言、人称代词使用错误、语调语速异常等。部分患儿虽然言语发展无明显迟缓,但在语言运用时出现困难。对成语、幽默或言外之意难以理解,不明白双关语,不会开玩笑,容易把别人的玩笑当真。

  第四、智力程度不一

  孤独症儿童的智力水平可以从重度智力障碍到正常智力水平,甚至高于正常。

  第五、情绪及行为异常

  除前述核心症状外,部分孤独症患者还常存在好动、自笑、情绪不稳定、冲动攻击、自伤等行为。

  总的来说,孤独症儿童的表现不同,程度不一,在不同时期的表现也各不相同。智力正常或接近正常的幼儿期或学龄期孤独症儿童大部分时候他们给人的感觉是:聪明奇怪、兴趣独特、行为幼稚、情绪波动、我行我素、自我中心。

  如果发现孩子有极端多动、社交障碍、语言落后、倒退或异常的行为表现时,建议家长尽早带孩子到正规医院就诊,及早诊断和治疗。早发现、早干预可显著改善孤独症孩子的预后。

编辑:王净丽   审核:荣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