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视频 科普视频

科普视频

“暴雨天”“桑拿天”轮番来虐,小心身体“霉”出病

2024-07-228587
俗语有云“热在三伏”,高温与潮湿交织,空气中都弥漫着“热浪滚滚”的气息。这样的环境下,哮喘的不适、过敏性鼻炎的喷嚏、上呼吸道感染的咳嗽,乃至“空调病”的悄然侵袭,让我们每一次呼吸都显得尤为沉重。

  俗语有云“热在三伏”,高温与潮湿交织,空气中都弥漫着“热浪滚滚”的气息。这样的环境下,哮喘的不适、过敏性鼻炎的喷嚏、上呼吸道感染的咳嗽,乃至“空调病”的悄然侵袭,让我们每一次呼吸都显得尤为沉重。今天,河南健康网邀请郑州市中医院肺病科主任医师荆新建来跟大家聊一聊如何通过科学的预防策略,为自己筑起一道坚实的健康防线。

  三伏天,出现在小暑与处暑之间,是一年中气温最高且又潮湿、闷热的时段。

  今年的三伏天是7月15日到8月23日。‌

  初伏:7月15日到7月24日。‌

  中伏:7月25日到8月13日。

  末伏:8月14日到8月23日。

  三伏有初伏、中伏和末伏之分,它的日期是由二十四节气和干支纪日的日期相配合来决定的。

  三伏天的计算方法

  伏天一般指初伏、中伏、末伏,一般有30—40天。传统历书规定“夏至三庚数头伏,夏至四庚数中伏,秋后一庚数末伏”。“庚日”是我国古代“干支纪日法”中带有“庚”字头的那一天,由于“庚”是十天干(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和癸)中的一位,所以每10天就会出现一个带有“庚”的日子。夏至后第三个庚日为入伏之日,也就是初伏第一天,立秋后第一个庚日是末伏的第一天。比如今年6月21日夏至,6月25日庚申是第一个庚日,到7月15日是第三个庚日,就是初伏第一天。8月7日立秋,8月14日是立秋后第一个庚日,是末伏第一天。

  入伏天的气候特点?

  高温:在伏天,白天比黑夜长,阳光照射时间长,地表吸收的热量远大于支出,使地面热量不断积累,温度持续增高,这期间地表热量积累达到高峰温度最高的时期,所以最热的时候,不在夏至,而是夏至后的伏天。

  潮湿:雨水多,空气潮湿,而水的热容量比干空气大得多。

  以上就导致第三个特点:闷热。

  如何影响人体呼吸系统?

  1.纳凉方法不当

  2.过食生冷食物

  3.冷水洗澡着凉

  4.细菌、真菌滋生

  1. 纳凉方法不当。因为空调温度过低而受凉,寒性疾病容易复发,容易受凉感冒、哮喘发作;肺喜润恶燥,长时间用空调,空气过于干燥,呼吸道黏膜容易受损伤,进而引起支气管哮喘、气道感染等疾病出现或复发。

  2. 过食生冷食物。冰冷饮食通过食道和胃刺激迷走神经,也可以引起哮喘发作,引起胃肠功能紊乱、出现食道反流,也可以引起咳嗽和哮喘发作。

  3. 冷水洗澡。毛孔突然收缩,容易感冒。

  4. 细菌、真菌滋生。空调房空气不流通,加上潮湿的环境容易引起病原菌的滋生,尤其是真菌的滋生。东西发霉吸到呼吸道里,引起上呼吸道的感染,甚至肺炎;对发霉的东西过敏,引起鼻炎和哮喘的发作。这些疾病,容易引起旧病复发,比如慢性鼻炎、慢支、慢阻肺、哮喘等。

  伏天常见的呼吸疾病类型

  1. 哮喘:吹空调后、进食生冷后、吸入真菌后,引起咳嗽、胸闷、喉中哮鸣,甚至出现呼吸困难。

  2. 过敏性鼻炎:吹空调、吸入真菌,出现鼻痒、鼻塞、清水鼻涕、打喷嚏。

  3. 上呼吸道感染:出现发热,畏寒、咽痛,咳嗽、鼻塞流涕,清涕或者黄鼻涕。

  预防呼吸道疾病的具体措施

  1.保持环境干燥卫生

  2.合理饮食补充水分

  3.适度进行体育锻炼

  4.注意个人卫生防护

  5.劳逸结合情绪稳定

  6.中医养生保持健康

  1. 保持人居环境干燥卫生。避免“空调病”,一般调到26-28度比较适宜,室内外温差最好小于8-10度,最长不连续在空调房超过12小时,人员较多的房间,空调运行2-3小时,要开窗通风换气10-30分钟。空调过滤网需1-2个月清洗一次;空调不直吹人,门窗不宜过于密封。做饭开抽油烟机,做饭后开窗通风。近日下雨,空气潮湿,可用空调的除湿模式保持环境干燥。家里的家具要擦拭干净,防止细菌、真菌滋生。

  2. 合理饮食补充水分。饮食平衡,适当清淡,荤素搭配,粗细搭配,多食低脂高蛋白、富含维生素和膳食纤维的食物。夏季时令水果多,多吃可以解暑。出汗多要充分保证水分,多喝温开水,补充电解质,出大汗后喝淡盐水。

  根据体质选择饮食,湿气重可以适当多吃健脾祛湿的食物,比如芡实、茯苓、陈皮、莲子、白扁豆、红豆、薏米、山药、甘草;体寒的人可以吃温性驱寒的食物,比如羊肉、鸡肉、韭菜、胡椒、葱、姜、蒜;体质偏热的可以选清热解暑的食物,比如绿豆、丝瓜、黄瓜、冬瓜、苦瓜、西瓜。

  3.适度进行体育锻炼。避开高温时段,在清晨和傍晚锻炼。可以慢跑、打球、打太极拳、游泳等,避免过于剧烈的运动,做好运动前热身和运动后放松。傍晚散步走路,适当晒太阳,补阳气,古人叫“天灸”,身体虚寒者要抓住时机,“伏天汗不流,病来急白头”。

  4.注意个人卫生防护。养成勤洗手、戴口罩等卫生习惯,避免用污染的手触碰鼻腔、咽喉、眼睛。戴口罩也可以避免突然进入空调环境因为温差大引起的哮喘、咳嗽等。

  5.劳逸结合情绪稳定。夏天昼长夜短,容易导致休息时间短,所以要有意识少熬夜,保证充足睡眠,另外要保持情绪稳定,心情舒畅。

  6.中医养生保持健康。例如三伏贴、火龙灸、火龙罐、督灸等。